蔷薇露,茉莉酒,花花世界消夏指南

文|薇安

图片|网络

民间传说明后宫妃子们清晨梳妆时会用荷花露。这些花露是小太监们每天趁太阳未升起前,提着小罐赶去荷塘,把荷叶凹蒂里积存的清露收集起来,就这样一朵朵花地攒起一小罐花清露,小心捧回宫里供后宫嫔妃们调粉上妆之用。

李渔说,“名花美女,气味相同。”

从来美人与花相伴,自得其然。花归美人鬟,最是惜物。在古时,花露对美人们来说不可或缺,护肤,晨妆,护发,品茗,入美馔美酒,不一而足。

“枕霞红,钗燕坠。花露殢云髻。粉淡香残,犹带宿酲睡。画檐红日三竿,慵窥鸾鉴,长是倚、春风无力。”

伊家晨醒后懒床不起,脸颊上泛着垫枕印上的红晕,燕头钗从松松的云髻上滑落至耳根。头天晚上用花露梳理过的头发,挽起的发髻仍微微泛潮,缠绕在一处未及散落。

脂粉未卸,香粉缺残,一脸的宿醉似醒非醒。朦胧间倚床不起,拖着不肯梳洗。在宋代词人张元幹的眼中,这样的状态非常之性感。

海棠

??

世人说到海棠皆是一句“海棠有色而无香”,这似乎是句约定俗成的双关语,投射出众人对至美之物亦逃不脱有庸常瑕疵的嗟叹之情。

一句“海棠无香”每次因说者不同,场景不同,所含之意会变得微妙起来。自怜,怜人,在这花花世界的尘世里。

张爱玲所说的“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其出处为北宋名仕彭渊材的“五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后人解释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子固并不是不能作诗,只是和他写的文章比起来诗稍逊而已。这个逻辑和李渔为海棠无香的平反说相同。

李渔说海棠不是一点没有香味的,海棠的香气在若隐若现间,不幸地是海棠的色太艳从而掩盖了她的隐香,易被人忽视。

这就好比长得好看的女生,给人印象往往是读书不怎么样,爱玩,和学霸这样的词压根联系不到一块。女学霸们通常长着四方形的脸,宽宽的腮骨传递出一种坚毅不拔的刻苦精神来。

李渔将海棠比喻成美人。

海棠分两种,秋海棠和春海棠。李渔说秋海棠比春海棠更妩媚,更像美人。春海棠像初为人妇的少妇,漫花绽放绰约多姿,而秋海棠是待字闺中的丽人,落寞在岁岁光阴中。

显然在李渔心目中对秋海棠更具恻隐之心。

“秋海棠一种,较春花更媚。春花肖美人,秋花更肖美人。春花肖美人之已嫁者,秋花肖美人之待年者。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二者不可得兼,必将娶怜而割爱矣。”

董小宛嫁给明代名仕冒辟疆后,悉心照料冒辟疆的日常饮食,厨艺非常了得,有美食大家之称。小宛以善做花露闻名。

董氏花露善用植物界中有色香的花,在花蕾含苞初放时采摘,用食盐和酸梅调味腌渍。经小宛手的花露腌渍后经年色香味不变,品质和初摘时几乎一样。如是腌渍所得的香露,既花汁的溶液,望之色艳,闻之奇香。

其中的佼佼者为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但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露凝香发,味美程度为诸花之冠。

此外,还用梅花、野蔷薇、玫瑰、丹桂、甘菊等做花露,至于黄橙、橘红、佛手、香橼等果实之花蕊,皆将其去白缕丝,则色味更佳。

每当酒后,小宛用白瓷盛了花露数十种之多,供冒辟疆和客人们解酒消渴。那盛花露的白瓷杯中五色浮动,暗香盈盈,未尝人复醉。

蔷薇

??

李渔说,“结屏之花,蔷薇居首。”

蔷薇的可爱在于其色,一墙蜜芽芽的花蕾颜色亦有深浅不同。其色像幅佳作,深浅远近,光影晕染,妙笔勾勒,美意天成。

蔷薇开在暮春初夏间,并不与春花争奇斗艳。“蔷薇之苗裔极繁,其色有赤,有红,有黄,有紫,甚至有黑。即红之一色,又判数等,有大红、深红、浅红、肉红、粉红之异。花时斗丽,可傲布障于石崇。”

世间美而柔弱之物易被馋涎,所以皆多刺。鲥鱼多刺,蔷薇亦然。每年花期翩然而至,没心没肺地漫花遍野。野蔷薇开白花者最香,寂寂默守一隅;家蔷薇招展于春风中卖俏。蔷薇多刺,这更像是蔷薇经世的宿慧。

花露中蔷薇最高,群花次之。蔷薇花露的香妙在既不喧宾夺主,又不会轻易泯灭在芸芸众生中。

蔷薇不及芍药、牡丹的雍容华贵,胜在其二八少女的豆蔻情怀,处子般的烂漫真性情。蔷薇花露提炼后的香气秉性优雅脱俗,冠得群芳之首。

“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酝酿而成者也。蔷薇最上,群花次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不似他种香气,或速或沉,一嗅即知者也。”

宋人化妆是将小米研磨成细粉,再把水调成湿粉放入专用器皿中备用。这样,每到化妆时就有现成的粉可以用了。到明代又有人发明了用熬好的鹅油膏和香油合成面脂,再用这面脂来调粉。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是为了让粉更好地定妆吧。

旧时京城贵妇们是用奶调匀锭粉后,加蜂蜜或冰糖,这样擦在脸上的粉显得皮肤既滋润又有光泽。

水粉易使妆脱落,用蜜则嫌油光点泛,鹅油膏和香油看上去制作工艺繁琐,上述这些调粉材料都不及蔷薇花露好用。

清朝有本类似女性化妆指南的书中说道,“匀粉,用蜜则近粘,且有光,不若蔷薇露或荷花露,略以蜜汁少许搅之。”

清初苏州虎丘就有花露出售,尤以仰苏楼的花露最有名。

“露冷蔷薇晓初试,淡匀脂。”《红楼梦》里宝玉给了平儿一盒用白玉盒子装着的胭脂,像玫瑰膏子一样。

宝玉笑说,“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了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只见樱唇欲滴,甜香满颊。

“谢娘理妆趁晓。面初匀、粉光融了。试手劈笺重盥,蔷薇尤好。欲笑文园病渴,似饮露、秋蝉便能饱。待斗新茶,听汤未老。”

“试调井华新水。面才匀,扫眉还未。惯共粉奁脂盝,上伊纤指。向晚妆台一晌,又融入、犀梳栊双髻。梦醒馀香,绿鬟犹腻。”

以蔷薇露为代表的花露,其制作工艺是通过鲜花蒸馏而成的。蔷薇还是野的好,野蔷薇最香,古人最喜用白野蔷薇花来蒸花露。

“侯火安炉,量沙布甑,蒸成芳液盈匕。凉沁荷筒,冷淘槐叶,输与山僧佳制。瓶罂分饷,倾一滴、便消残醉。”

如是奢侈的花露,大生活家李渔有其更奢侈的吃法——浇饭。

李渔家宴贵客时,会预先备好花露一盏。煮饭刚熟时,把花露浇在饭上,盖紧锅盖稍候片刻。再出锅拌匀后盛出。客人吃后倍感惊艳,以为是什么珍稀品种的大米。李渔也乐得秘而不宣。

浇饭用的花露以蔷薇、香橼、桂花这3种为上,不能用玫瑰,因为玫瑰的香辨识度高,和谷物的属性不和。唯有蔷薇、香橼、桂花的香味,与谷物的香味相调,使人难辨。

《调鼎集》中又记录了可食用的蔷薇膏做法,和腌制糖桂花相仿,多的是功夫和时间,制作者要有闲情雅兴才可得:

蔷薇要取清晨初开时的花蕊,摘下后去芯蒂及花瓣有白点的。将花平铺于容器内,一层花一层糖,糖要盖满花瓣,器皿的口要盖紧。如果嫌花量不够,第二天再取,如法炮制。

两三天搅拌下腌渍的花糖,等腌到蔷薇花季过后,花瓣变得软烂之时,就可以上炉煮了。小火煮片刻,待食材略滚即移火。再撒入糖和匀,盖紧瓶口待用。

茉莉

??

茉莉这种花就是单为美人助妆而设的,为什么?

李渔又说了,其一,其他的花都是初晓开放,唯独茉莉花开于晚间。晚间开花,使人不得把玩,以此保持神秘性和纯洁性,供美人第二天晨妆之用。

其二,群花的花蒂上都无孔,唯独茉莉的花蒂上有孔,唯有孔才可以受簪。由此可见,茉莉花是天造地设为美人们上妆而设的呀!

沈复和芸娘在月夜下坐着喝酒,遣句射酒令,这对浪漫主义的夫妇真是爱玩也会玩。

芸娘鬓边插了茉莉花,沈复嗅着浓香取笑起芸娘道,古人都认为茉莉像明珠拿来助妆压鬓正好,却不知这花一定会沾染油头粉面之气,你戴着,这茉莉沾染了油粉,香得更可爱了,让佛手都要退避三舍啦!

芸娘回应道,佛手是香中君子,幽香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所以须得借人势头,香味像斜肩媚笑似的不正经。

每年6、7月正是栀子花和茉莉花的开花时节,路过街边小花店会总会不经意间闻见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瞬间心情美好。而这时茶叶店也开始收购鲜花以做花茶。

花茶是苏州特产,却闻名于北方,北方人称之为“香片”。

汪曾祺说北方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汪曾祺40年代在北京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时,几位看门的老大爷每天上班报道的例行公事,就是先把家里带来的窝头片给烤上,然后再用水沏了花茶喝个够。直到茶喝足了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老大爷,烤窝头,这听起来好像和萝莉般的花茶压根不着调。可是北方人为什么那么爱喝花茶?

我想这和北方的水质有关系。北方的水质硬,泡制碧螺春、龙井这样淡雅的茶叶口感上出不了彩,只有口味稍重的花茶才足以压阵,喝来清冽爽口惹人爱,想来这就是北方人爱喝花茶的原因吧。

制花茶要选花蕾半含半放的,不能选全开的花以致香气不全。三停茶叶一停花。

比如茉莉花,取其花蒂,去尘垢虫蚁,用磁砂罐子,一层花一层茶,相间填满,用锡纸封牢,上火隔水蒸。蒸后待冷却,再用纸包裹,置火上烘焙收干。诸花焙茶都适用。

世人都难抵这沁人心脾的茉莉香,愈是浪漫之人愈爱。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代表周瘦鹃家中常备茉莉酒,做法是将茉莉花去蒂,只留花苞,浸在苏州特产横泾米烧酒中,和以幼砂白糖。一个月后饮用,清芬沁脾。

种花赏花,妆花食花,护花惜花,爱花之人皆痴……在这花花世界的滚滚红尘中,醉一曲花阴,淡匀脂,择良人,消几度长夏。

?推Ⅰ荐Ⅰ阅Ⅰ读?胭脂初夏盛夏白瓷梅子汤,却道是寻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yz/8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