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哮喘偏方
笔者临床应用偏方治疗哮喘具有显着疗效,现介绍如下:
鲜萝卜汁ml加蜂蜜30ml,加温开水调匀服之,每日ml,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有显着效果。
服用本方后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本法操作简便,可推广使用。
二、银杏汤剂熏洗治疗小儿腹泻偏方
笔者采用民间熏洗疗法治疗小儿腹泻27例,疗效显着,方法如下:
银杏叶20g或银杏枝50g,加水0~ml,煮至沸腾后10min即可。先用药水蒸气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儿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min,隔日1次,共用2次。
本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吃药,易被小儿接受,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三、治疥疮的六个偏方秘方
1猪大油、硫黄粉、胡椒粉,混合成膏,外用。
2雄黄、百部、艾叶,水煎外洗。
3硫黄、樟脑、百部、冰片,捣烂为末,溶于酒精中,24h过滤即可。用时加温,涂于患处。
4地肤子、花椒、苦参、百部,水煎外洗。
5桐油、硫黄、花椒。首先将桐油煎沸,再把硫黄、花椒研末,入油内煎10min,贮瓶备用,用时涂于患处。
6百部酊:百部、酒精,浸泡1周,外用。高血压病是慢性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往往不能根治,有些民间疗法、偏方、秘方常有特别疗效,不妨一试。
四、治疗高血压的偏方、秘方:
1.玉米须适量,洗净晒干,切碎备用。每日用2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于早期高血压。
2.菊花、草决明各15克,水煎服
3.罗布麻叶3一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胀、头痛
4.小蓟草50克,水煎服,山碴15克,荷叶20克,共研细末,煎水代茶饮,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5.钩藤适量,制成粗末,取30克开水泡茶饮,每日二次,连衣花生仁、夏枯草各克,五味子克,酸枣仁50克。将后三味药含用水煎三次,去渣取汁,与花生仁入锅,慢火至药汁卜,将花生仁晒干或烘干,装瓶备用、每次吃20粒每日二次。
6.连根芹菜克,洗净绞汁,加等量蜂蜜,日服40毫升地龙粉40克,60%酒精毫升,混合浸泡72小时,去渣,每次服10毫升,每日三次
7.醋蛋:鸡蛋10个,食醋适量,浸泡7天,蒸熟每次食一个,每日二次
8.夏枯草15克,生白芍、生杜仲各9克,黄芩6克。前三味加水3杯,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服后即觉头清眼亮
五、金沸草散
前胡三两(90克)、荆芥四两(克)、姜半夏一两(30克)、赤芍二两(60克)、细辛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旋覆花三两(90克)。
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姜、枣,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发散风寒,温化痰饮。
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之证,伴见舌红苔白,脉浮。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看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喉源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症。
本方方用旋覆花温散、化痰、降气,配以荆芥、细辛发散风寒,半夏化痰燥湿化痰,赤芍泻肝敛阴,防燥散太过。本方性偏温,咳嗽而有咯血者,不宜应用。
实验研究表明,金沸草散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
白芍菟丝子方
白芍、菟丝子、川楝子、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生熟地各10克,当归、郁金各9克,甘草3克。
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养肝益肾。
养肝通络汤
虎杖30克,白芍、生地各15克,乌梅、僵蚕、地龙、玄胡、枸杞子、生甘草各10克。
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养肝,祛风,通络。
沙参山药养肝汤
沙参、鸡血藤、生白芍药、赤芍药各30克,怀山药20克,桑枝25克,制首乌、乌梅肉、知母、牛膝各15克,麦门冬18克,牡丹皮10克,桃仁12克。
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养肝,舒筋,活络。
怀山药杭白芍方
怀山药、生甘草各15克,杭白芍12克,川楝根皮、生地、炒地榆各9克,雷丸、槟榔各6克,广木香、芜荑、粉丹皮各3克,烧乌梅2个。
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养肝健脾。
板蓝根白茅根汤
板蓝根、白茅根各30克,薏苡仁20克,五味子、夏枯草各15克,当归12克,蒲公英、柴胡、连翘各10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
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完。
排毒愈肝。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删!谨遵医师嘱托!切勿私自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