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茶记且做去

4月7号夜里下了大雨;8号湿度很大,也不时淅淅沥沥;9号放晴采元初。那天我简单记录了一条:今日最帅采茶工:畅畅。

畅畅是我外甥,今年17岁,1米83,大小伙。去年在一篇文章里有介绍过畅畅的情况。简单说,他比较特别一点,和大多孩子不一样。

特别的孩子是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考验大人是不是真的能够“无条件接纳”。一直不喜欢“治疗”两个字用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只是更特别,有些方面需要引导,但绝不是简单粗暴被“治疗”。有时候,你不知道是你帮助了他,还是他启发/照见了你。

去年茶季,意外让畅畅参与了一些简单环节,也由此发现了他的部分潜能。今年,畅畅参与的工种就更多啦:从前期的清洗竹筛焙笼打扫卫生,到采茶,摊青,挑拣等。一开始,他可能不能掌握要领,但给他一点时间和清晰准确的指导鼓励,就会慢慢做得更好。畅畅干活时候的标配,依然是许巍的歌咯。

采元初那天,看着畅畅站在野放茶树中间,有一瞬间觉得,他就是属于天地之间的。

茶青摊晾到竹筛上,进一步挑拣的时候,试着让畅畅简单摇动竹筛,茶青之间轻轻碰撞,一些杂质也顺着竹筛的缝隙抖落下去。高高的个子,圆圆的竹筛,畅畅觉得很好玩,我觉得他很帅。

10号下午,3点半开始铁锅里加温手工揉捻。68斤茶青,分十锅揉。我们有两口锅,两人一锅,4人同步进行。一锅约揉半小时-40分钟,十分耗体。老爸今年也揉不动了,毕竟快70的人。(为什么不同时多几口锅?锅好搭,合适揉茶的人不好找呢。)

这几天都是连续阴雨天,后面几锅的茶青并筛后,还是有点潮,下锅之后先利用锅里的温度简单杀青几分钟,揉茶过程中也增加抖青的次数,以使茶青保持韧性,不易揉断揉碎。不过干/不过湿的茶青,越揉越“活”,茶汁微出,摸上去,有点黏手、柔软,闻上去香香的。

在揉茶的过程中,老妈同步起火打焙。炭焙红茶不像焙岩茶,需要那么足的炭火。但是起炭火的环节也很累,尤其后期天气温度上来,大汗淋漓。还要十分小心,不起烟。一旦走烟,一笼茶就废了。

揉好的茶青放进竹篓发酵。发酵时长根据茶青老嫩程度、数量多少以及当天的温度而定。10号晚上气温比较低,自然发酵难以转红,我就把竹篓放到焙笼上,炭火的温度,温温的传送到茶青中,以促发酵。然后每隔一小时左右翻动一次,发酵更均匀,以免闷沤。

先发酵好的,就先进焙笼开始初焙(走水焙),一笼焙干时长需要八—十小时,炭火不可过旺,又不可太低,每隔半小时左右翻动一次。火过则外焦里青,火不足茶不透。

11号凌晨2点多,特别特别困,在翻焙休息间隙,躺摇椅上一下就睡着了有十来分钟。

4点半,老妈起床换班,我去睡的时候,想发条朋友圈,结果一摔到床上就睡着了。

6点零几分,星村做蔑的师傅打电话,新订的焙笼一会货车司机要送过来,联系确认。

8点钟,起来洗头洗澡,给老妈帮忙,一起焙茶。

8点半,焙笼到了,老爸带着畅畅和侄子烧水,煮,晒。

11点开始,陆续有焙干的一笼两笼,马上试茶,做简单记录,冷却分装。

晚上7点,今年的第一趟元初,初焙完成。毛茶干茶约12斤。

(初焙后,挑拣梗片,静置半个月到一个月,让青味和炭火味互相吐纳,进行第二轮复焙。复焙火温更低一些,元初前两年在4、5小时,今年打算多焙几小时,感受下气性的细微差别。)

从9号采,到11号傍晚初焙完,整整三天时间,不算采茶人员,揉茶四人加上我、爸妈,一共七人,就是对着这几十斤青,十余斤干茶(有时候茶青数量会更少,太多我们也做不出来)。

所以做纯手工茶,所费的心力、时间等成本,在紧张的茶季里是无法想象的。之所以可以从容的做几款手工,得益于厂里师傅安定的坐镇。其他茶款稳稳当当在做着。

前几天订白茶的茶友说,看到我们摊青的细节,发现摊晾比较薄,感觉很细致。我说:是的,薄摊晾、慢萎凋、两道烘干。是我家白茶遵循的原则。

薄摊晾:竹筛透气,茶青之间不沤,保持茶质的干爽度。

慢萎凋:60-72小时。不过快加速萎凋,不破坏茶之内质,有序走水,在日后长长的时光里,慢慢转化,日渐惊喜(我称之为“留白式”萎凋)。

两道烘干:第一道烘,做好初步干燥;挑拣梗片,静置一至两周后,再次低温烘干。含水率低,不易返青,转化空间更大。

除了这几点,还有诸多细节。无法夸大某一点,只是每个细节都多做一点,做足一点,最后出来自然不同。

不管红茶白茶,水仙菜茶,这些一个个细节的处理,茶青会有感知吗?我觉得会。原本活性的茶青,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里,尽量保存活性,出来的茶汤自然也就“活”。如果被粗暴对待,茶青也不乐意的。

当然,前提是干净、山野的“活”茶青。

小伙伴问今年做茶感觉怎样,我说有很多感受,都在脑子里,自己给自己放电影呢。昨天下雨没什么茶青到,今天就坐下来把这些整理一下。

白茶:贞白已经做完了。大生金、一升金、青眉,清明后这些天陆续在采摘萎凋中,野茶都不可能一次性就采好的,没下雨的时候,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接下来,就是生白、常生金。

红茶:原味小种陆续在做(去年卖得快,今年争取多做点),鼎上珠一点点。元初第一趟初制。其他手工、老枞、松烟都没那么快,4月底到5月份为主。

野生金银花,今年会提早几天,陆续有发芽的了。5月份上架。

方师傅的岩茶,今年也会有一些新动向,茶款更少,制作更精,具体到时候小伙伴会跟进。

另外,青阳和金骏眉已经售罄了,明年再见。野绿这两天等天气好,就会采,预订了的朋友们再稍等几天。

谢谢你们,继续做茶咯。试着编辑了一个小短片,分享一下:

相关阅读:

1、《随笔:畅畅》

2、《小荼的手工红茶记:自由的味道》

3、《戊戌茶记:武夷菜茶,“野”者上》

4、《己亥茶记:山有灵》

5、《闲话野茶:质本山野,何须束缚》

6、《年有感:继续做茶,谢谢你们》

7、《:一叶初始》

小荼·茶事手记

.4.13·武夷山

『虽由人作,亦是天开』

不增不减,正呈本味。

有茶的日子,我们一起喝茶。

小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yz/7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