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汪曾祺《岁朝清供》
茶与梅素来有不解之缘,“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枝梅”。爱茶之人必爱梅,爱梅者亦爱茶,茶在梅边的的意境温馨,轻松,优美,信任。
梅花在江南受到文人雅士的热衷,从果梅到观赏梅,与南宋苏沪杭一带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有关,斗茶赏梅的风习由此而来。
江南的梅花盛开于元宵后,“梅花以惊蛰为候”。四方客人优游梅林之下,以茶香相伴,为梅花吟唱,茶与梅,相辅相成。
雨水过后,梅花猛烈吐香,满枝幽雅,面相与梅花一般清静的茶人,用一只上好的青花茶碗,放一撮清香的绿茶,开水一冲,而碧盈盈,暖手又暖心,那一刻看梅花随风起舞,何止双清啊!
中国古代有以梅花入茶、入食的习俗。如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中就记载有“梅花汤饼”、“蜜渍梅花”和“汤绽梅”等极具雅趣的饮食方法。蜜渍梅花“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敲雪煎茶,风味不殊也。”汤绽梅“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下蘸以蜡,投蜜罐中。夏月以热汤就盏泡之,花即绽,澄香可爱也。”实际都是梅花茶的制法。
明高濂的《遵生八笺》里也记有“暗香汤”的方子:“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以手漉坏。用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冲茶香甚。一云蜡点花蕊阴干,如上加汤亦可。“
清朝历代皇帝嗜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宫廷内务府专门设有“御茶房”,也有以梅花入茶的习惯。其中乾隆皇帝尤爱“三清茶”,即以梅花、松子、佛手三样清品入茶,合称“三清”。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于乾隆八年起每年正月从初二至初十之间择吉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宴请文武百官饮茶联楹赋诗,把吟咏的诗句抄录在茶碗上就变成了著名的三清茶诗碗,以青花、矾红釉为多见。现今仍存有乾隆御题的三清茶诗碗,上曰:“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
对现代人来说,可将适量梅花、玫瑰花、柠檬草各适量。倒入~cc的热开水,浸泡3~5分钟即可饮用。可达到活血美肤,可放松神经、纾解焦虑紧张的心情、调节内分泌作用,对女性尤为有效。
白居易有诗曰:“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我们茶人又岂能随意错过这年年岁岁梅花与茶的相遇之期呢?循古法,创新意,大家不妨在今冬制上一壶属于自己的“梅花茶”。梅之幽,茶之清,寻常一样案前茶,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同静待今岁梅花开放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