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房屋买卖招聘求职婚恋相亲
最爱明前一盅茶
作者:殷耕
春分过后,新茶就开始上市了。若是晴朗的天气,山村的茶姑们就提篮背筐进城,将精心采摘的鲜茶叶卖给城区的茶厂。于是,几乎一夜间。茶市上盛新茶的大簸箕、大瓷盘就摆开了长蛇阵,满街茶香诱人。我这个常夜间爬格子的嗜茶者,总是趁新茶上市,去购一二斤清明前春茶,准备一年的“粮食”。
从春分到谷雨是茶市的旺季。这段时间,逛茶市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我不是深谙茶道的行家,但喜欢到茶市看茶评茶,也偶尔买点茶。剑毫、银针、毛尖、碧玉簪等,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我这工薪族本应望而却步,但我偏偏爱凑上去,捧一撮在掌上看看,闻一闻,碰上熟人慷慨送我一撮,泡上尝尝,得了点小人情,便咬牙花上百元买上二三两。家人尝了说:“这样的好茶,得几百元一斤吧?”“不贵,是熟人卖的,一斤才一百多。”我暗中将价钱砍去了一半。
清明前茶元气足,茶味浓,很耐泡。清明前龙井茶分等级有学问,特级是一芽,叫莲心,一芽一叶叫旗枪,一芽二叶叫雀舌。特级茶得上千元,一般工薪层是不会买的,多数人是买一芽二叶雀舌。我每年买的大多是明前的雀舌,两百元左右二级龙井。如果把春分茶比作出水芙蓉,那么,清明茶就是雨后海棠,有一种清纯的美。
买茶是一种乐趣,手捏个玻璃茶杯,信步来到茶市,从南头逛到北头,再从北头逛到南头,观一路的新绿,沐满街的茶香,然后讨一杯开水泡上品味,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然后过秤付钱。提着茶叶,心满意足地往家里走,遇上熟人,自然少不了要炫耀一番:“看,我买的茶叶怎么样?”
年轻时,我在乡镇任耍笔杆子的小干事,因熬夜与茶结缘,买茶叶时也上过几回当。卖茶者欺我是外行,掺假使坏:一是在新茶里掺陈茶,或将染过色的陈茶当新茶卖。二是在茶叶中掺假,将一些枣叶,野枸杞叶当茶卖。记得30多年前,我患病住院,花10多元买一斤好茶送主治医生,就是买的假茶,几乎误了大事。后来随着茶龄的增长。我炼出了一双识别假茶劣茶的“火眼金睛”。特别是退休几年来,我未买过劣质茶、假茶。
买回茶叶后,保管方面也有学问。茶叶宜低温保管,若夏天随便放在柜子里,温度一高茶叶自行发酵,茶色变黄,香味锐减。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就会串味。过去,我是把茶叶放在新水瓶胆里,水瓶胆隔热隔潮。现在则是将新茶用小塑料袋分装,封好口再套几层塑料袋,放入冰箱储存。若用茶时,每次取一小包,这样妥善保管的茶叶,到过春节时取出泡喝,仍新鲜如初,清香扑鼻。保存新茶时,还可以将一些玫瑰、茉莉花等放入新茶中,用塑料袋封好口,一个月后,鲜花干枯,其香气全被茶叶吸收,这种用花熏过的茶叶叫花茶,泡汤饮用时,香气沁人心脾。
买茶就如品茶一样,整个过程像一首抒情诗,动人心弦,令人回味。在我看来,若缺买茶这个过程,饮茶就少了一份情趣。茶文化也就不完整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