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音乐看图读文,静心、清心!
隐茶,茶如其名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若被发现了,它应在尘世中绽放。
隐茶,是何许茶也?且往下看。
在神秘的北纬30度,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这一带都是连绵的山脉,北接黄山,南连九华山,西壤齐云山。在这三座名山之间藏着一个数百平方公里的湖——太平湖。
太平湖,听这名字就能感受到几分安静清幽的气息。它是国家生态保护的内陆湖,湖水清澈干净,周边村镇的饮用水都来自太平湖。而太平湖里的水均来自周围群山的泉水。
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产名茶,比如黄山区是“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之一,而太平湖又是“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就在这名茶的核心产区的山林里,散落着数片茶区,有的是祖辈传下来的老茶园,因为山高路远,村落的遗落,茶园早已被荒废,过去的茶园已长满了杂树或者毛竹而成为了野放茶;还有的茶树是被鸟类及其它动物“播散”种子而长出了,成为了纯野生茶。关于野生茶的特点及魅力后面文章会做详细描述。
若不是当地村民带路,外面的人很难知道在那莽莽群山里竟然藏着那么些野茶。
当我第一次跟着村民连爬带攀上到半山腰的时候,如寻宝一般才发现散落在林间的一棵棵茶树。
后来下了山,随手用玻璃杯简单泡了一杯村民去年从山上采下来的野茶,当我闻到第一口茶气的时候,我就断定这个茶不一般!果然几口下咽后,口齿回甘生津,鼻子里弥漫着淡淡的兰花香,并且很快茶气就走到了背部,一会上半身就有发热的感觉。
当时我心里就有了这么个感受——这里的茶,好像有着隐士一般的气质,飘逸自在,高雅孤傲,外朴内圣。
后来,我自己在炒制这款茶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名字——隐茶。
随着我对这些野茶的深入了解,发现了几个特点:
其一是在恰当的地球纬度,天地给予了合适的气候环境。这里山高谷深,峰峦叠嶂,溪涧遍布,深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雾多。这里山多石多,其土壤多是烂石土,砂石土,透水性好。陆羽的《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土,下者生黄土”。陆羽认为生长在烂石,砂石土的茶叶最好。
其二是远离人烟,足够自然生态。这地方没有公路到达,只能坐船到山外的小村庄。从有人居住的小村庄到上山上至少得走1个多小时,并且几乎都是连爬带攀的小路,因为平时很少人上山,其实路都不叫路了。
其三是有海拔高度在-之间,我们知道高山茶要比台地茶好喝。这点后面再详细说明。
因为具备以上这些特质,这里的茶就具备了很好的底子。大概随便炒制都不会难喝。就像我们现在吃乡下的有机蔬菜,就盐油清炒甚至白水烫熟吃都觉得很有味道。而大棚里肥料养出来的蔬菜放再多的配料炒都会觉得菜味淡。
当然,茶叶只是因为远离人烟的野生、有机、高纬度、云雾等先天条件那还不够。正确的制茶理念和制茶艺术同样重要。下一篇详细讲解。
今年也只有几十斤茶,去年就已经喝过了隐茶的朋友,对隐茶已经比较了解的。因茶数量不多,现在就可以先下单预定。大约一个星期后新茶出货。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