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论茶陈德华武夷名枞ldquo北斗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原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在御茶园遗址创建的武夷山名枞、单枞标本园(观察园)中,植有个名枞、单枞,大多数是在-年种植的,其中,名枞“北斗”和“大红袍”则分别于年2月19日和年11月17日调整后种植上的。

名枞“北斗”由原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叶以发、应菇仔于年2月19日持崇安茶场场长姚月明先生的手写条子(同意从茶园中抽挖十株“北斗”给茶叶研究所)到茶场竹窠茶园中挖取十一株“北斗”,并于当天即种植在御茶园的名枞标本园中,至今已27年,树势仍很强.

附竹窠茶园中的“北斗”图①。御茶园名枞标本园中的“北斗”和“大红袍”茶树图片②及“大红袍”与“北斗”叶片图片③。

图①:崇安茶场竹窠茶园

图②:苍老的北斗

图②:原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御茶园名枞标本园中的“北斗”(左)和“大红袍”(右)

北斗:这是.2.19种植的北斗茶树大红袍:这是最靠近北斗的大红袍茶树

图③:北斗与大红袍叶片对比照片

有关名枞“北斗”的许多说法,大多只言片语流传着,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并不多。目前只有年出版的《茶树品种志》和出版的《中国茶树品种志》中有提到“北斗”,之后,有些茶书虽有提到名枞“北斗”,但大多都是转引自《中国茶树品种志》而且也没有增添新的论述。

北斗

原产于武夷山北斗峰,亦系武夷名丛之一,无性系品种,原称“北斗1号“。

年秋,剪枝于崇安茶场原企山品种园,插活后,载于本所品种园。灌木状,中叶型,中芽种。鱼叶开展期约在三月下旬。嫩芽梢尚肥壮,色绿微紫,毫尚显。

(以上系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编著年第一版,第页)

北斗

曾名北斗1号,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北斗峰,已有60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界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波,叶身稍背卷,叶尖骤尖或圆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95px,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产乌龙茶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浓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育力强。成活率高。

适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此处有误,一般在5月1日前开采)不宜偏嫩货偏老采。

(以上系《中国茶树品种志》第页,年第一版)

名枞“大红袍”是笔者于年11月17日参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时,私下向时任培育室主任的黄修岩同学“引种”回五株大红袍茶苗,秘密地(因本人调离茶叶研究所到星村镇政府工作)种植在茶叶研究所御茶园名枞观察园中,至今已20多年了。

(附图④:年自省茶叶研究所“引种”植于御茶园的5株大红袍茶树

目前武夷山所种植的“大红袍”均由这五株大红袍繁育而成,且无任何混杂现象。而省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则是在年春,由科技人员谢庆梓同学等二人持单位介绍信经当时崇安县政府办及综合农场办公室同意,然后在九龙窠经看守人员认可后,从大红袍母树上剪取枝条带回省茶叶研究所(福安新口)扦插繁育的,当时本人全程陪同。从年九龙窠大红袍神秘的走出武夷山,至年11月17日大红袍秘密地“引回”武夷山。时隔21个年头,但武夷山从此开始了繁育种植大红袍!

有关名枞“大红袍”情况,众说纷纭,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像部“天书”,有的只是含糊不清只言片语的回忆,“一言难尽”……避开美丽的传说之外,在诸多论著中,确有不少描述,还包含许多茶文化类的书籍,现仅举主要文章分析之:

一、《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林馥泉(民国三十二年六月)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文,这篇文章被后人多种转述、论证,其文中有关大红袍的描述较为详细,但按常理推论尚有矛盾之处。

闻民国二十一年间,东路剿匪总指挥蒋鼎文氏,因得闻茶名,愿一尝真味,曾于大红袍茶树旁,特建一小木屋(此事在林先生发表文章之前十年已存在,现仍有木屋,附照片图⑤)。茶季中派队日夜守护,(传说大红袍茶树有士兵看护应是事实)直采制完毕,费巨金悉数购之以去。但闻仍未得真货,(那个年代,曾以看破红尘,循入佛门,应是六根清净,一心修行的和尚,哪有如此之大胆,敢骗如此大人物蒋鼎文氏,要么有辱佛主,要么好事者编撰,读者试分析之,况且作者也提到费巨金悉数购之以去,丝毫没有白拿白要。)

笔者在山,尝愿避免人言亦言之主观,(你就敢保证自己不会被欺骗?)拟对斯茶做较精确之调查研究,以材料奉告世人。曾费大心神,幸得机会,一睹大红袍之真树,寺僧因游客对大红袍,每不爱惜,任意采摘,故意另一名茶—此茶即称奇丹,生于九龙窠半壁上,(究竟全部是几棵,全是或只其中之一二,先生未指明),由坑脚凿石为阶,攀登而上一代之,真正大红袍则知者极鲜)。(从文中根本没看到有大红袍三个字或任何标记物,当年那些游客何以知道大红袍,何来任意采摘,而蒋鼎文氏又如何在大红袍树旁盖一小木屋,蒋氏如此轻易被骗吗?何真何假,若如此,该如何评价天心寺庙及出家人。)

笔者个人,对大红袍之成名,其见解如下:

2.种地——大红袍产于九龙窠中,(范围之大而无具体地点,何人指引确定真的可信吗?)是处系一岩罅(有何永久标记对照物?)岩顶常年有水自上由岩罅滴落。(若如此,土壤肯定偏湿,不利茶树生长)但先生未交代何时调查,当时茶地情况如何?疑云多也。)

4.宣传——大红袍之成名......笔者一九四一年曾获真茶五钱......结果大红袍竟可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这里又想到当年蒋大官人花巨金尚不得真品,先生何以能获得真茶五钱?)

大红袍采制记录,民国三十年五月十七日

茶树地点:天心岩九龙窠

以上引述自《武夷茶经》8年出版-页

范围太宽采自半岩壁上还是岩罅,是否亲眼见过,什么人去采摘,有举行过什么祭茶仪式,茶青在什么茶厂制作,制茶师傅是什么人?是寺僧自制?还是百姓茶农,先生未有交代,对于先生所记录,制作方法,后人大可变动参照,但先生所记录的大红袍采制时间确是明确的可信。此外近年本人也曾调查过-年大红袍制茶所在茶厂,制茶中的做青师傅和焙茶师傅及帮焙师傅,可以肯定当时天心寺庙和尚没有参加采大红袍,更没有参加初制,而制茶做青大师是江西上饶人郑承旺,焙师傅李乐林,帮焙叶寿赵在天心寺庙茶厂制作。

1.大红袍开采时间

当年的崇安县气象资料年均温度18.5℃,而7-9三年武夷山市气象资料分别是19.02℃、18.52℃、18.8℃,目前武夷茶区任何品种都有提早开采的情况下,而大红袍开采时间都在5月10日以后,是目前武夷茶区最晚生种之一。所以大红袍采茶时节非常吻合。

2.大红袍品质特色:有桂花香,耐冲泡,而现在所制大红袍,只要采制正常,确有桂花香,且耐冲泡,这一点又与林先生所提到的相吻合。

3.近几年武夷山市举办的茶叶评比,真正的纯真大红袍也多次荣获大红袍茶王的称号。

二、陈嘉庚参观大红袍

嘉庚先生年来崇安时,慕名到武夷山九龙窠参观大红袍时,曾提到大红袍及小木屋,附图文⑤。

陈嘉庚参观大红袍的记述:

闽省武夷山产茶之佳,名闻中外,有最良者称曰“大红袍”假冒其名者虽多,究实正大红袍茶则极少,在山坡路中半山之间,距离地面约十余尺高,有此种茶树多株。丛生团聚,面积高(宽)七八尺,广十余尺,每年产茶仅数斤而已,政府建一小屋于近处,春季派人保护,摘完便去,唯茶树四方无围篱,但知其物可贵,然尚未尽其保护之道,闻每年采取之茶,除省主席留用外,余则贡献中央政府诸要人......

这是年3月30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参观了福建示范茶厂之后,在《南侨回忆录》里对大红袍名茶的记述。(这是难得的记述了大红袍茶树的真实而珍贵资料,比之林馥泉先生文章尚早。比同时代的人更可靠的用文字而不是口述回忆大红袍,真值得后人钦佩(也是目前最早记述九龙窠大红袍的人。)

以上文字见诸于—《茶叶人生》。张天福一百华诞纪念文集,第50页。8年5月第一版。

图⑤:小木屋与大红袍

三、天心茶农回忆大红袍

现天心村老茶农(当年民兵)也有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轮流值夜班看守九龙窠岩壁上那几棵大红袍的事。

四、《中国茶树品种志》中有关大红袍记述

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参与编写的《中国茶树品种志》对大红袍进行了较为详细而科学的介绍,后来很多有关大红袍的描述多引此处。

大红袍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型,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41.0g,花冠直径87.5px,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柱头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产乌龙茶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内山(岩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园地。

(以上引述自《中国茶树品种志》年第一版-页)

五、大红袍与北斗DNA测定

9年经福建省农林大学对大红袍母树,新发展种植的大红袍以及北斗进行了生物DNA测定,证明了新种的大红袍茶树均为纯种,无混杂。同时也验证了北斗与九龙窠六棵大红袍母树无任何亲缘关系。

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态度对待史料和现状,而据观察,北斗植株比大红袍大,分枝不如大红袍密,叶片比大红袍大而稀,萌芽开采期比大红袍早10天以上,在品质比较中更显不同,因此认为大红袍与北斗属于两个不同品系,不能再混为一体。

其他茶人有关大红袍的论述:......作者随叶鸣高,陈书省等调查名丛,看到三处茶树,并采集过标本,感到特征不同,十余年前又至各处,北斗、火焰之茶树已衰败,近于死亡,被野草淹没,仅勉强各剪数穗扦插,仅各活一穗,九龙窠的活二穗,种于一穴,随树龄之增加原不同之特征渐趋一致,分植三处,由于地理环境和小气候的不同而形成某些生理上的差异,于相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又逐渐恢复其共性,尚待继续观察。

(以上引述自陈椽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第页,年出版)

陈德华

.7.28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武夷岩茶树龄与品质的关系

2、武夷岩茶的传统烘焙法---陈德华

3、“清香至味本天然”|又说纯种大红袍

4、行自在|品味时光的记忆

5、又说肉桂

6、陈德华“说岩韵”

7、冲泡武夷岩茶时,什么样的茶量最适合你?

8、清风卧月|执一缕时光,静默在茶香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gz/7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