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英文China,一个中国的代名词。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大约在公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特质的黏土来烧制陶器,后经过历朝历代能工巧匠的改良,使得陶器逐渐向瓷器转化,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名窑迭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的时代。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
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一书中尚有记载:
“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
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宋代瓷器的鼎盛,可谓是空前绝后,其烧制瓷器的窑口众多、星罗棋布,宋代窑址占据总出土窑址的75%,足有个。
当时的瓷器,分为南北两大派。北方地区分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而南方地区则分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在宋之前,大部分还是制造陶器,瓷器虽偶有出现,但无论是釉色,亦或是窑温皆不稳定,烧制出来的瓷器品质参差不齐。
五窑之强,在于率先做到了其他窑口所做不到的,有着官方扶持的资源,在一次次改良窑炉、提高窑温、优化釉水配比和器型设计中,达到极致的瓷器品质与审美。
古人云“烹茶尽具”,饮茶讲究器具。纵观我国历代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器难以逾越的巅峰,便是宋瓷。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先生就曾言:“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时至今日,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仍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
汝窑——碧波翠色的玉釉
汝窑位于古代汝州境内(今河南省临汝县),是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创建的御制官窑。
关于汝瓷的来历,据说是宋徽宗梦里出现的颜色,梦中雨过青天云破一隅,光风霁月,汝瓷是更为迷蒙、温润深远的天空之色。
窑址:宋时称汝州,现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地位:“五大名窑”之首。“似玉、非玉、而胜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釉色:属青瓷系。有天青、粉青、天蓝等青色系,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特点:
●汝窑釉色温润如玉,纯净柔和,素静典雅。
●胎为灰白色,深浅有别,像香燃烧后的灰色,俗称“香灰胎”。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
官窑——古朴典雅的官瓷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都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官窑瓷器,通常是民窑经过层层遴选得入皇帝之眼,然而南宋官窑,则是一出生便是专程服务于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口,与其说是官窑,不如说是"御窑"。专供皇家使用的官窑瓷器,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官瓷的第一印象。
窑址: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梁(今开封),南宋时在临安(今杭州)。
地位:专供皇宫贵族、官僚群体使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
釉色:以青釉为主。有粉青、淡青、灰青、米黄等,其中粉青色最佳。
特点:
●官窑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的质感。
●口沿釉薄处呈现黄褐色,足底无釉处呈铁黑色,因此称“紫口铁足”。
●开片纹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以冰裂鳝血为上。
哥窑——“金丝铁线”的开片
哥窑确切的窑场至今尚未发现。据传说为制瓷的兄弟二人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
哥窑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宋代的风雅和筋骨,其铁骨,指含有铁元素的龙泉泥料,胎质坚硬,发色深邃。其开片,宛如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别具古朴、自然之天趣。
窑址:迄今未发现确切窑址。
地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件左右。
釉色:釉面为乳浊釉,不透明,似泛着一层酥油光。釉色以炒米黄色、灰青色多见。
特点:
●哥窑光泽莹润,釉层较厚,釉内有气泡,如珠隐现。
●开片中纹色浅黄者似金丝,细黑者如铁线,故称“金丝铁线”。也称“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钧窑——出窑万彩的窑变
钧窑是宋徽宗在位时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广泛分布于钧州(今河北省禹州市)境内,故名“钧窑”。钧窑瓷器都为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钧窑的釉色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所言便是钧瓷。
窑址:宋时称均州,现河南禹县。
地位: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釉色:属于青瓷系,但往往不呈现青釉。一般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为主。
特点: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定窑——纹饰精美的白瓷
定窑为民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除烧白釉外,定窑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定窑在宋代属定州境内,故名“定窑”。在五大名窑中,定窑是为数不多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场,是北方派系的白瓷烧制中心,烧制时间长达5个朝代,有着长达余年的悠久岁月。
窑址:宋时称定州一带,今河北省曲阳县。
地位: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有突破性的进步。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釉色:以白瓷为主,皆烧酱釉、红釉、黑釉、绿釉等彩色釉。
特点:
●釉色洁白细腻,造型简约,优美典雅。
●器物上常常装饰有印花、划花、刻花等技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然一体,精致美观。
窑火炎炎千年,器以载道的中国,尚瓷之心是镌刻于血液中的,良器侍好茶,茶器的品玩收藏,兜兜转转,始于五大名窑,亦终于五大名窑。于五大名窑中观历史苍苍,观宋文人诗意的饮茶生活方式。
宋代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宋瓷是当时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艺术品中的巅峰之作。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更是巅峰上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注解]
胎:瓷器的本体,未烧之前称为“坯”,烧制(此步骤为素烧)之后称为“胎”,在胎表面再覆盖一层釉,再经过烧制(此步骤为釉烧)才称为瓷器。
釉:覆盖在陶瓷表面的一层有色或无色的玻璃质感薄层。
开片:釉面上的裂纹俗称“开片”,又叫“冰裂纹”。是由于瓷器在烧制时胎体和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自然开裂的现象。开片本是陶瓷制作中的一种缺陷,后被人利用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渔网纹、梅花纹、百圾碎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来电主动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