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山茶
山茶科,山茶属
CamelliareticulataLindl.(Theaceae)
最近在翠湖看到一种名为“香妃”的滇山茶,一团团粉嫩的重瓣花开在油亮碧绿的树叶丛中,有淡淡清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楚楚动人。才12月初,这种滇山茶就已经盛开,该是属于开花较早的品种。大雪节气时欣赏这粉色的山茶花,虽然没有雪纷纷的场景,但也别有兴味。
昆明的山茶花很多,最有名的一株在黑龙潭,据记载植于明弘治八年(),距今已有多年。去年1月底我去看过,树长得有些瘦高,花枝长长地伸出藏经楼屋檐外,红艳艳的花朵盛开着。
滇山茶和此前写过的茶梅(Camelliasasanqua)虽然同是山茶属植物,但滇山茶花叶比茶梅大,花期也较晚,就连花谢的时候,也是一整朵花落地上,而不是片片花瓣飘落。
滇山茶的人工培育可能始于宋代(《中国花经》),品种非常繁多,不过自古偏藏西南一隅,中原爱花之人大多只是听说,很难见到其真容,所以古籍中的记载虽然对滇山茶赞赏有加,但也没有特别详尽的描述。
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记有一则官员移植滇山茶到福建的轶事,称滇山茶“色鲜好,娇于宝珠茶,其大如碗,瓣有重台交覆,可当芍药莆如林。大辂中丞宦彼带一株归。今传种家有之,开时千朵,艳发绿叶掩映,大是佳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比较笼统地称山茶产南方,分有宝珠茶、海榴茶、石榴茶、踯躅茶、宫粉茶、串珠茶等,没有单独提及滇山茶。
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有一种被称为“鹤顶茶”的滇山茶,说它“大如莲,红如血,中心塞满如鹤顶”。陈淏《花镜》中的滇山茶也只录了这一种。
关于滇山茶品种之多,恐怕是冯时可在《滇中茶花记》中的说法,有72种之多。他记下的滇茶花十绝之说(也有称为“十德”的)也流传甚广,其按花色、树龄、树干、树皮、树根、树叶、生长习性等分别描述,可说对滇山茶的形状和特点做了精要概括。
一是花色艳丽而不妖媚;二是花长寿,三四百年树龄的茶花依然花繁叶茂;三是树干可长得高大而健壮;四是树皮纹理苍润古朴;五是枝条曲折似龙尾;六是根部盘结样子奇特;七是叶子茂盛如幄;八是四时长青,抗冻而耐霜雪;九是次第花开,花期长达2到3月;十是插花在瓶中用水养,经十多日颜色也不会变。
文学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滇山茶,非《天龙八部》里的描述莫属。金庸在小说中借段誉之口对名贵滇山茶品种做了各种花式赞誉,列举的极品有一株齐开齐谢十八朵花的十八学士,朵朵颜色和花形皆不相同。其它名贵品种,按花朵数目排列,次一等的被称为十三太保,然后是八仙过海、七仙女、风尘三侠、二乔等。
段誉说上品滇山茶花都是纯色,如果是夹色的就属下品。按这种看法,花瓣红白相间的名贵玛瑙都不算上品了,显然有些偏颇。不过,看看段誉对各种山茶的品评也蛮有意思的,尤其是他对白山茶细分出“满月”、“眼儿媚”、“抓破美人脸”、“倚栏娇”的段子,很逗趣。在他一番口吐莲花般的演绎下,喜好滇山茶但种植不得法的曼陀山庄王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只有悠然神往的份了。
段誉对各种滇山茶的品评有虚构的成分,也有金庸先生的个人发挥。实际上,明清时文人对滇山茶品的评判,按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说法,是“深红软枝,分心卷瓣为上品”。
和艺菊类似,从植物学上来说,滇山茶虽然只是一种,但花型非常繁多。按《云南山茶花》(冯国楣等)的分类,可分别据花瓣(单瓣、半重瓣、重瓣)、颜色(银红、桃红、艳红、紫红、红白相间和白带红晕)、和花期(早花、中花和晚花)的不同做区分,品种多达上百个。
金殿的茶花园借由金庸作品的描述,建有曼陀山庄,里面种植了各种名贵滇山茶,不过现在还未到盛开的时节。翠湖早开的香妃倒是一个花信,又是一年山茶花开了。
山茶属的属词Camellia取自植物学家G.C.Kamel的名字,滇山茶的种加词reticulata意思是网状的,指其叶子背面的网状叶脉。种加词换成azalea(像杜鹃的),就是杜鹃叶山茶。种加词换成sinensis,就是通常所说的茶(Camelliasinensis)。
山茶属所在的山茶科(Theaceae)以茶和茶花闻名,是杜鹃花目(Ericales)22科中的一科。
灵山絮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