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铸就瓮安ldquo欧标茶rd

立冬过后,气温骤降,瓮安县花竹茶业有限公司千亩茶园基地的冬季管护已接近尾声。翻土、开沟、施肥、剪枝、消毒杀菌后,整座茶山将进入封园整修阶段,直至来年春天发出第一片新芽。

起步晚,是瓮安茶产业的“优势”。这座人口不足60万的县城,年大力发展茶产业之初,就设置了高门槛:充分利用旱坡地、弃耕地、宜茶荒山(草坡)、低产低效林建设欧标茶园,从源头上对欧标茶园禁用的63种农药进行强化监管,开展绿色防控,构建“林—灌—草”立体生态系统……

十年间,一套以欧盟标准为准绳的产业体系在瓮安建立,“欧标茶”成为瓮安茶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贵州日报整版报道瓮安“欧标茶”

高标准成就高品质瓮安“欧标茶”瞄准国际市场

11月10日,瓮安县花竹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中穿着水胶鞋在茶园里为工人讲解茶树剪枝要领。对杨建中而言,今年的冬季管护尤为重要,明年吨的大宗茶订单能否如期交货,是对瓮安县茶企的一次集体考验。

今年10月成立的瓮安县欧标茶产业协会源于一笔大额订单:宁波可耐尔茶叶公司需要吨符合欧盟标准的大宗绿茶,寻遍瓮安县大大小小的茶企,没有一家企业有实力拿下这笔大单。由瓮安县茶办牵头,酝酿已久的瓮安县欧标茶产业协会很快成立,全县23家通过SC认证,茶园规模亩以上,年产值万元以上的茶企成为首批会员。未来一年,23家企业茶企将通过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加工标准、病虫害统一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如期交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瓮安茶叶与欧盟标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年。贵州贵茶有限公司年正式进入瓮安,和当地多家茶企签订了订单合同,对茶企的要求就是从茶园种植、防护到加工,全程符合欧盟标准。交付产品的期限一到,各家企业生产的茶样被悉数送到权威机构检测,达到项欧盟有机检测标准的产品很快过磅入库,企业很快收到货款,没有达标的企业,只能将产品拉回库房。一场“欧标茶”的头脑风暴在瓮安数十家茶企中蔓延,“欧标茶”成为干净茶的代言词。瓮安县干脆打出“欧标茶”的牌子,一夜之间,瓮安“欧标茶”的广告牌遍布高速公路沿线。

“欧标茶”的牌子打出来,标准也在不折不扣地执行。贵州江兰馨有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春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欧标茶园管护成本很高,光是一年四季人工除草,每亩茶园除草费用就在元以上,加上日常维护和每年的冬季管护、有机肥的施用,每亩茶园的维护费用达到元。

正是有了最严格的标准,产品不愁销让瓮安茶企吃了定心丸。11月上旬才停工的江兰馨有机茶业公司粗加工车间,平均每天加工0斤到10斤鲜叶,生产的片茶悉数发往贵茶公司。作为贵茶联盟企业,江兰馨茶业从年开始生产碾茶,当年便获得贵茶联盟“碾茶产品质量进步奖”,今年更是拿下碾茶产品“十佳”荣誉称号。陈春莲告诉记者,生产一公斤高品质的碾茶产品,利润可以达到50元,公司今年碾茶产量达到25吨,明年有望做到35吨。高标准为企业带来了高利润。瓮安县已建成欧标茶园20.81万亩

如今,瓮安县已建成欧标茶园20.81万亩,投产欧标茶园17.9万亩,产量1.35万吨,实现总产值14.亿元,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欧标茶县。全县有欧标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州级龙头企业13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获得欧盟认证的有3家,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认证的有3家,获得雨林认证的有5家。欧标茶产品主要以绿茶、红茶、白茶、黄金芽、碾茶为主,先后获得了“中绿杯”金奖和银奖各一次,获“中茶杯”一等奖两次,获“觉农杯”金奖一次,“黔茶杯”一等奖一次。“瓮安白茶”和“瓮安黄金芽”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省内营销窗口21个,省外营销网点4个,进入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线上营销网店2家,瓮安茶叶己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重庆等各大城市,还销到了美国、英国、欧盟、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销售市场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龙头企业抱团前行瓮安“欧标茶”全面提质增效

到瓮安县建中镇种了7年茶,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越来越淡定。公司的茶室建在厂房一隅,搁物架上陈列着黄金饼、黑茶砖、绿茶、白茶、黄茶新产品,琳琅满目。

年,黄红缨行程12万公里,走遍全国各大茶区,想找一块适合种茶的土地,最后选择了海拔米的瓮安县建中镇。公司一落户,就大手笔地流转、拓荒1余亩土地发展茶产业,其中黄金芽引种面积达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黄金芽种植基地,另有亩白茶、亩绿茶及少量其他品种。目前,瓮安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金芽种植基地

鑫产园先后通过了欧盟有机、中国有机、SC种植/加工基地、SGS危害分析等标准体系认证,是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点之一。已建成余平方米的无尘标准化加工厂房和创新研发基地,配备了全品类、系列茶叶产品的生产线和成套加工机械设备,同时拥有3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截至年底,鑫产园已累计投资近1.5亿,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余个就业岗位,辐射和带动周边数十个乡镇村发展茶产业。

这一片整整耕耘了7年的茶园,将在年正式迎来采摘期。

“我们1亩茶园,没有使用过1克除草剂!”虽然没有加入贵茶联盟,黄红缨的生产理念却和贵茶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为全世界奉献一杯健康、干净的茶。

一片常规管理的茶园,从种植到进入采摘期,大约需要5年时间,每亩茶园管护成本成本只需要至0元;按照欧盟标准种植的茶园,进入采摘期,要推迟两年以上,管护成本要增加5至8倍。

好原料要生产好产品,好产品要卖出好价钱,黄红缨的茶园从一开始,就在走差异化的道路。产品开发上,绿茶、白茶、黑茶、黄金芽全面发力;在产品销售上,采用茶庄主私人订制模式,年便达成了余万元的销售业绩;茶园还配合瓮安县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开发的整体部署,参与到建中镇茶旅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

近十年来,瓮安县共引进浙江、山东、江苏、湖南、台湾桔杨茶业、贵州贵茶公司、都匀龙源茶业等省内外客商、企业和投资人,共同助推瓮安茶产业的发展。

年,瓮安县与英国太古集团旗下茶叶企业贵州詹姆斯芬利茶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有4家企业(贵州味道茶业、贵州高原明珠茶业、贵州雨露有机茶、瓮安县贵山茶业)与该公司签署了吨茶叶收购协议,主要产品为大宗炒青绿茶、绿片。该公司计划在瓮安收购的茶叶总量为吨,总价值约2万元。摩洛哥MAC管理咨询集团总经理阿明·埃尔·巴鲁迪到瓮安县考察茶产业发展情况,洽谈打造全球高端茶有关事宜,与芳栩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万元茶叶种植意向合同。宁波可耐尔茶业公司将在建中镇建设一条总投资2亿元,年加工一万吨精制茶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带动瓮安及周边县市万亩以上茶园。仅去年,瓮安县出口茶叶就达到吨,出口金额万元。年,随着大笔国际订单的敲定,瓮安县茶叶出口将呈井喷式增长。

三股力量聚指成拳“一村三支部”为产业注入活力

瓮安县建中镇凤凰社区过去以种植烤烟、辣椒为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年开始,先后有3家茶企入驻凤凰,凤凰社区茶园面积扩展到0亩。

如今,在凤凰社区活跃着一支党的基层队伍,由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村支部和企业党支部联合组成的“一村三支部”正发挥着“1+1+13”的作用,为瓮安县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亩荒地的流转费每年几十元,村民们宁愿撂荒,也不愿意流转给茶企。”凤凰社区主任张荣祥告诉记者,年,茶企进入凤凰之初,凤凰社区的村民不敢兴趣。村支部几乎天天晚上组织各组村民开“坝坝会”,开导大家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土地流转后可以就地务工、学技术,守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

年,企业和村支部成立双支部,村支部协调劳务用工,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企业支部则结合市场和技术优势,为村民带来新的技术、理念。

村民进行茶园冬季管护,就地提供劳务增加收入

今年3月,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正式加入进来,成立“一村三支部”,驻村工作队12名党员、凤凰社区79名党员和三家茶企10多名党员正式建立“一村三支部”联动工作机制,“三支部”之间相互交叉任职,相互补齐短板,形成团队效应,实现的效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驻村工作队全面负责政策支持与解读,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样种”的难题;村支部负责利益联结,解决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及时调解各类纠纷和矛盾;企业则解决资金筹措、组织生产、提供技术、开辟市场等问题。

目前,瓮安县已打造“一村三支部”县级示范点13个,各乡镇实现村级全覆盖。“一村三支部”工作机制的推行,大大强化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瓮安欧标茶”的打造和转型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源贵州日报,记者樊园芳)编辑:赵华富范仕胜审核:雷睿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yz/7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