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软胶囊说明书有没有说用药禁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9294.html
提醒
现在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请不要放松防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聊天见面保持距离,外出游玩请不要扎堆~!
医典记载:“人之有脚,好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腿先衰。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脚又是人的“第二心脏”,人体全身每个器官在足部都有经络反射点。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季泡脚除湿去暑,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藏精温肾。
如何正确的泡脚
中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应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足浴或腿足浴
阳虚体质:阳气不足,疲倦怕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等等。选择中药的时候可以用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这类的药。例如:苁蓉、杜仲、续断等。
阴虚体质:经常喉干口渴、易失眠、头晕眼花、容易心烦气躁、盗汗、手足冒汗。宜选用滋阴养液润燥的药。例如:麦冬、石斛等。
气虚体质:全身无力、无精神、自汗怕动、舌质淡。中药选择多以益气健脾的为主。例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痰湿体质:这是最常见的,现在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痰湿,这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衡,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所形成的。这种体质多见于肥胖或素瘦今肥的人群,基本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黏,痰多易困,舌苔白腻等。中药选择以化湿除痰为主。例如茯苓、苍术、厚朴等。
血瘀体质:口唇指甲暗紫、皮肤青紫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或生肿块质地坚硬、面色色素沉着、眼圈发黑等。中药常常选用:丹参、红花、益母草等。
中药浴足的禁忌
1妊娠及月经期的妇女不宜进行足浴。
2婴幼儿没必要泡脚。小孩子正在生长期,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再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
3老人不要泡太久。长时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老人可能会因脑供血不足头晕,进而导致晕厥。
4各种严重出血病或局部受伤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的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5恶性肿瘤、肾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各种危重病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6急性传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7正处于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不宜进行足浴。
8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精神换疾患的人士不宜进行足浴。
9饭前、饭后三十分钟以内或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的人士不宜进行足浴。太饿时容易出现头晕不适,太饱会影响胃部血液供给。
10足部患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以及较重静脉曲张者不宜进行足浴。
11属特殊体质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足浴。
12在浴足过程中,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现象,若出现这类现象时,应暂停足浴,平卧休息。
中药泡脚误区
01中药泡脚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02中药可以翻煲几次不少人觉得中药比较贵,煲一两次就丢垃圾桶太浪费,所以他们会把中药翻煲多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浪费时间而已。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0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这个想法同样是错误的,中药泡脚30-40分钟即可,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04泡脚水越烫越好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都是选用高温度的水,他们认为温度高,对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环方面有帮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推荐泡脚中药
美容杏仁茶叶方:苦杏仁,绿茶。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气虚足浴配方:党参、黄芪、白术。
血虚足浴配方:当归、赤芍、红花、川断
治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杜仲、牡蛎、夜交藤、吴茱萸,或桑叶、桑枝、茺蔚子,或钩藤、夏枯草、桑叶、菊花。
祛湿邪:艾草、花椒、生姜和陈皮。
泡脚的药方具体还需咨询专业医生,清楚自己的体质才能事半功倍。
资源来自:网络
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