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在/90mmHg或以下;血压在/95mmHg或以上者为高血压;血压值介于这两者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高血压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病证的范畴。本病以实证为主,常见肝阳上亢与痰浊中阻两种证型。
(一)肝阳上亢症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烦劳或恼怒时加重,舌红苔黄、脉弦。
滋阴潜阳,平肝降压。
女贞子15g,生地黄15g,白芍15g,夏枯草15g,石决明(先煎)30g,决明子15g,苦丁茶10g,野菊花10g,黄芩10g,川牛膝15g,槐米10g,橘络10g。水煎服。
①复方钩密降压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②罗利降压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2次。
罗布麻叶5g,菊花5g,开水泡代茶饮。
①杨氏太极步:15~20分钟。
②杨氏小步走:15~20分钟。
③慢跑或走跑交替:15~20分钟。以汗出透为度。
①针刺:合谷、曲池、太溪、太冲、百会、涌泉。
②拇指点穴法:合谷、曲池、太溪、太冲。
(二)痰浊中阻症
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燥湿祛痰,平肝降压。
法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0g,钩藤15g,泽泻5g,茯苓15g,车前子15g,夏枯草15g,川牛膝15g。水煎服。
①半夏天麻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②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薏苡仁(先泡)60g,茯苓30g,干山楂15g,粳米60g,煮粥。
①杨氏小步走:25~30分钟。
②慢跑或走跑交替:25~30分钟。以汗出透为度
①针刺:百会、印堂、中脘、太冲、丰隆。
②三焦点穴法:25~30分钟。
重点提示
高血压病常出现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等病证之范畴,但千万不能误以为眩晕即是高血压病。本病早期以肝阳上亢证为多,久病可以导致阴虚阳亢,形成本虚标实证。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年龄提前,多与饮食结构、营养比例失调及运动偏少、特别是青少年体重超标有关。中年以上常见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或肝阳夹痰浊,或因痰致瘀而致痰瘀互结证,应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则,及时防治以免发展为卒中。
如果喜欢就戳戳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