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县文联与县作协联合推出“艺路跟党走——百名作家安吉行”大型主题活动,将陆续组织县内外知名作家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红色采风““绿色畅想”,书写安吉“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生动故事。
本期推出3月23日安吉县作协“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走访溪龙乡“千道湾白茶有限公司”系列文章之一。
白茶的春天文/汪群青山紧相连,白云绕山间。辛丑年白茶开采时节,安吉一支文学采风小分队,也与来自全国各地10万“白茶仙子”们一样,相拥和煦美丽春天,走进“白茶之乡”溪龙。
茶山吐翠,叶芽芬芳。群峦起伏,满眼滴翠,望不到尽头的均是茶海;茶厂多姿,一幢接着一幢,摊青、杀青、烘干,流水运行,茶香溢满山谷,丰收景象万千。
抬头眺望,千道湾茶场屋脊那句“守在安吉白茶出发的地方”,似春风漾来倍感亲切,绽放的心花与意趣,也似弥漫的缕缕馨香徐徐生发开来。
美妙的“守”,精心的“护”,甜蜜的“梦”,从茶人的内心深处奠定、扎根,是对白茶这一世上珍稀茗品的倾情、倾心与倾力。
守望茶山,就是守望春天,守望富裕、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守望里,有深刻的感恩情怀,有生长、生命、生存着的蓬勃希望;守望里,有书写绿色生态永恒发展的生动历程,有原野间生生不息、奋发有为的向上力量;守望里,有传承、发扬、执着的浩然大军,有征程深邃、将士挥洒春秋之万丈豪情;守望里,更有“白茶人”对一个品牌孕育一方经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无限爱意与牵挂!
早在41年前,安吉从天荒坪横坑坞米之巅发现了“白茶祖”,这是自然界馈赠人类无与伦比的“最美礼物”。这个发现,并不是偶然巧遇。这是安吉茶人以智慧的眼光捕捉;以科技的玄妙嫁接;以培育的爱心浇灌;以生态的道法遵循;以匠心的品质锻造;以高度的责任坚守!时隔9年后的年3月18日,感恩者再次登临深山虔诚致敬白茶祖,至此,桂家人也已进入了第11代守护者。敬祖白茶中的一道剪枝环节,又丰富了白叶1号母本园基因库,种苗繁育和保护更有了深远的意义。
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仅仅是1株白茶,通过后人巧夺天工,施以无性繁殖,请“她”走出了大山深处,继而遍布安吉发展至数十万亩。倘若宋徽宗在天有灵,抑或鸿章钜字、“茶论”再续?
以茶问道,启迪心智。“其居处以逐水草为常,故无城郭邑居聚落守望之勤(苏轼《策断》)。”“守望谁为乡里助,典型籍有老志成(宋赵必象)。”
安吉有一位叫陈锁的茶人,他称自己“锁定”在了钟情一生的茶事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他都会与栽种的每一株茶树朝夕相处,细心观察,交流“情思”,托物言志。
“守在安吉白茶出发的地方”,不是飘忽无根,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追随,心如磐石,坚定不移。陈锁每天精心制作“我的小视频”,充满了一代茶人爱茶心曲:里岙山今天晚上第一波采茶工入场了,这烦人的雨啊又下个不停。最近陆续品了不同山头的安吉白茶,原来发现安吉的白茶品质都那么好。我分析,是近期的低温阴雨,这茶芽的孕育时间长了,内含物质也丰富了,这茶的滋味与鲜爽度也就增加了。
可见,茶人对茶事已“陷入”物我两忘的痴迷程度,这就是茶人铸就梦想的心路历程,对白茶美好春天的守望与期盼。
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还在于潜心爱护与扶持。白茶珍稀罕至,品质超群,孕育出“农字号”已逾30亿元产值的大产业,有力撬动了地方经济的提速增效。从茶园、种植、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方面,全产业链可追溯的管理闭环也已建立,整体销售势态可实时掌握。创新推出白茶数子化管理系统,白茶大数据交易平台进入全面启用,安吉白茶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断迈进。
安吉白茶从“国家地理认证标志”到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范围,是科技引领、探索实践和铸造品牌的集中智慧体现,更是蕴含茶农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
政府与茶农心心相印,茶事与富裕的粘合度何不休戚相关、春光明媚?今日茶人坚守茶山,以茶为伴;当代匠人专工茶事,以厂为家,锻造白茶茗品,精益求精,何不出类拔萃,艳冠群芳?
驻守白茶美丽的春天,让四季都生机盎然。
作者简介
汪群(笔名羊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任编辑职称,县文联《竹乡文艺》主编,安吉县文化领军人才,《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湖州市劳动模范。有作品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光明日报》《中国作家《芳草》《海外文摘》《江南》等刊物发表,已出版《汪群散文选》《又见紫云英》《苕溪清音》等散文、诗歌、随笔、小说作品集13部。
摄影:国坚
编辑:胡峥嵘何彦
编审:白锡军
终审:郑依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