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瘦瘦包给出的成分,特从百科查询药效
紫苏叶粉
紫苏[Prillafrutscns(L.)Var.crispa]又名赤苏、红苏、香苏,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物品之一。紫苏有野生的和栽培的,野生紫苏遍及全国各地,对光照、温度要求不严格,即使在荒山野地也能很好生长,生长期可长可短(3-4个月),作蔬菜食用时只需几天或几周,以收获苏籽为目的的则生长期长一些。我国陕西、甘肃引种较早,甘肃庆阳已有年的栽培历史,作为油源之一,拥有丰富的紫苏资源。紫苏叶及嫩枝均可做菜,地上部分可入药,苏籽可榨油,做肥料。美国、日本、俄罗斯、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已把它作为油料作物种植。现在日本、韩国已将紫苏油加工成天然保健制品推向市场。
营养成分
紫苏粉中有较高含量的α-亚麻酸,每g含α-亚麻酸35.26g,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在人体中转化为代谢必要的活性因子DHA和EPA,对人体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和医药功能,尤其适合孕妇服用。
功效
降血脂作用
zhara等研究证明,紫苏粉可以控制人体内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质,清除胆固醇,防止血栓形成。经科学实验证明,紫苏为目前已知植物中a—亚麻酸含量最高植物,享有“陆地上的深海鱼油”美名。
提高记忆力
a—亚麻酸所合成的DHA大量存在于大脑皮层,视网膜和生殖细胞中,促使脑神经细胞突触生长,改善记忆力。
抗衰老功能
美国专家watabab试验发现,摄取紫苏粉可明显提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对延缓机体衰老有明显作用。
抗过敏作用
horri及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奥山教授等的研究证明,给小白鼠喂饲紫苏粉,可以使引起过敏的物质白三稀和中间体血小板凝集活化因子(PAF)的产生量明显减少,其中含有迷失香酸是一种芬酸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菌消炎、抗病毒等活性,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抑制过敏性反应。
抗癌作用
紫苏粉能明显抑制化学致癌剂DMBA所致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可降低结肠网膜鸟氨酸脱羧酸的活性,抑制结肠癌的发生。
2.大黄
大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umtanguticumMaxim.xBalf.或药用大黄Rhumofficinal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欧洲及中东的大黄主要指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属泻下药,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性味归经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甘。[3]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3]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4]
⑴老年习惯性便秘、消化能力差、纳少。
⑵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胃炎等。
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
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黄用于治疗CRF主要原于其泻下作用,CRF时,肾脏的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含氮的代谢废物潴留体内,通过泻下可促进其从肠道排泄,减轻氮质血症,从而缓解CRF的临床症状。
3.山楂果
功效与作用编辑
1.助消化
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2]
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山楂黄酮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I。一C)和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_C)和载脂蛋白A,(ApoA)浓度,但对甘油三酯(TG)影响不大。山楂降血脂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肝脏对血浆胆固醇的摄人而发挥降血脂作用。山楂黄酮还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危险性,起到预防AS发生发展的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肌缺血山楂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山楂黄酮、水解产物增加缺血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其中以山楂水解产物作用最强。山楂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利用率。山楂黄酮具有改善动物的缺血心电图作用。山楂黄酮能缩小兔实验性心肌梗死范围。
强心山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山楂提取物对在体、离体蟾蜍心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维持时间长。目前明确的有效成分为3’,4’,5,7一四羟基黄酮一7一葡萄糖苷和芦丁。
降压山楂黄酮、三萜酸静脉、腹腔及十二指肠给药,均显示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
抗氧化山楂及山楂黄酮具抗氧化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强红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增强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4.抑菌
山楂对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山楂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山楂可显著增加小鼠胸腺及脾脏重量、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血清血凝抗体滴度、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山楂对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山楂消食健胃的功效主要与助消化、抑菌等药理作用有关,为其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等提供了药理学依据;行气散瘀的功效也主要与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有关。山楂的有效成分有机酸、山楂黄酮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常用于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等。
4.黄柏
归经
肾、膀胱经。
功能
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主治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相关配伍
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5.罗布麻叶/茎提取物
药用价值
性味
甘苦,凉。
①《陕西中草药》:"味淡涩,性凉,有小毒。"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味甘苦,性平,有小毒。"[2]
归经
归肝经。[3]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肾炎浮肿。[2]
附方
①治肝炎腹胀:罗布麻二钱,甜瓜蒂一钱五分,延胡索二钱,公丁香一钱,木香三钱。共研末,一次五分,一日二次,开水送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神经衰弱,眩晕,脑震荡后遗症,心悸,失眠,高血压,肝硬化腹水,浮肿:罗布麻一至三钱。开水冲泡当茶喝,不可煎煮。(《新疆中草药手册》)[3]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罗布麻叶1~2钱,开水泡当茶喝;或早晚定时煎服。共治例,其中单用罗布麻叶例;用其他降压药效果不稳定而改用罗布麻,或降压药与罗布麻同用,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罗布麻巩固者计例。结果症状消失或显着减轻者例,减轻例;其中血压下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者人,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人。有效率达88.59%。服用罗布麻茶时间越长则疗效越高,超过半年的可达93.3%;但罗布麻的疗效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对头痛、眩晕、脑胀、失眠多梦和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药对Ⅰ、Ⅱ期患者较为适宜;或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辅助剂,对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多的为肠鸣、腹泻;偶有胃痛,胃口不好,口干、口苦;个别出现气喘或肝痛。[3]
②治疗心力衰竭
取干燥罗布麻根(切碎)5钱(约16克),加水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后用文火煎1小时,冷却过滤,得滤液约毫升,加入尼泊金酯少许,即制成80%的煎剂。凡Ⅱ度或Ⅲ度充血性心衰病人入院后给煎剂每次毫升,日服2次。心率减至70~80次/分时,改为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50毫升左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50例,于用药后3~5天开始分析强心效果,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率减慢至正常范围)31例,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心率减慢但未至正常)16例,无效3例。多致病人服药后在3天内心率逐渐降至80次以下,最快的服药2次后降至正常,最慢者5天降至正常。降至正常后,一般心衰的其它症状、体征也都明显好转或消失。此后即改用维持量。部分病人用药后,在心电图上呈现毛地黄效应样改变,S-T段斜行下降,并与T波前段融合。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方面,以恶心、腹泻最多见;如能及时减量,反应可减轻或消失,反之则继续发展而出现呕吐。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心动过缓和期前收缩,及时停药后可消失。[3]
③治疗水肿
以罗布麻根4~5钱水煎服,每日2次,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病人34例,证明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观察病例中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各10例,肝硬化水肿6例,妊娠性水肿5例,其它水肿3例,多数为重危病人,用其它利尿药效果不显著者。服罗布麻根后显效10例,有效19例。除妊娠性水肿外,其他病人普遍有食欲增加、睡眠改善、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血压降低等表现。在治疗中应注意缺钾的现象。[3]
④防治感冒
用泽漆麻克,加水0毫升,煎至2毫升,加防腐剂。日服2次,每次50~毫升。或制成50%注射液,每天2~3次,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共治例,治愈例,占89.2%。风寒型疗效优于风热型。治疗中发现泽漆麻对气管平滑肌似有松弛作用。部分有气喘者,服药三天气喘即明显减轻或消失。预防每次用50~毫升,煎剂,日服2次,似亦有效,但病例尚少,还有待进一步验证。[3]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罗布麻叶煎剂对肾型高血压狗灌胃后2小时,血压从/mm汞柱降至/mm汞柱,并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3天后才有回升。[2]
2、强心作用
罗布麻根中所含加拿大麻甙对离体及在位猫心均能使其收缩幅度增大,心率变慢,然后心律不齐,终于心跳停止于收缩期,其作用性质和速度与毒毛旋花子甙相似,戊巴比妥钠等中枢抑制药能减弱它的强心作用。用罗布麻根提取物对在位猫心进行实验,亦表现强心甙样作用。[2]
3、对实验性心脏疾病的影响
加拿大麻甙对犬实验性心血管机能不足,有治疗作用,家兔心肌炎之急性循环障碍的症状有所减轻,并能防止心肌及冠状血管硬化,此作用较毒毛旋花子甙为优。它能使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心电图变化恢复正常,而对冠脉的收缩作用尤为显着,对垂体后叶素及凝血酶所致的家兔冠脉循环机能不足之动脉粥样硬化亦有疗效,但较弱。能增加心脏糖元再合成。说明罗布麻叶对内源性血脂升高有降低作用。[2]
4、抗辐射损害
罗布麻叶浸膏2g/kg灌胃,0.5g/kg腹腔注射,连续15-20天,可延长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生存天数,增加存活率,使血液白细胞数增加,槲皮素30mg/kg灌胃也有同样作用,认为罗布麻叶抗辐射作用与槲皮素有关。[2]
5、对脾脏的作用
三十烷醇对正常幼鼠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小鼠脾脏有增重作用,肌肉注射20mg/kg尤为显着;对鼠胸腺影响不一致,成年鼠胸腺略有增重,幼鼠则略减重;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胸腺减重有明显对抗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2]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罗布麻浸膏水滤液(10%)给麻醉狗静脉恒速注射(2.0ml/kg、3.6ml/min),血压下降。7分钟以上)下降最大达22.3%,血压下降同时伴有心率减慢(r=0.83),心率减慢自给药后持续30分钟。血压降低同时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及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血流量减少。对心脏前后负荷无影响。静脉注射3分钟内心肌耗氧量减少。[2]
7、利尿作用
罗布麻叶水浸膏及浸膏的烧残渣有利尿作用,大鼠口服罗布麻叶水浸膏后6-24小时及24小时总尿量分别增加50.60%及32.28%,与此同时尿钠及尿钾排出量也相应增加,但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尿钾及尿钠浓度无显着差异。[2]
8、降血脂作用
罗布麻叶水浸膏能显着降低Triton造成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值、三酸甘油酯值,但未能降低小鼠因高脂饲料形成高胆固醇血症的胆固醇值。[2]
9.延缓衰老作用
罗布麻叶提取物对果蝇、家蚕、小鼠有延缓衰老或延长寿命作用。罗布麻叶浸膏对小鼠内脏脂褐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并可使不同年龄组小鼠的肝脏和心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普遍上升。罗布麻茶可提高红细胞内SOD值以及HDL-,对防止动脉硬化可能有益。[2]
10、其它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罗布麻叶浸膏0.5g/kg,30分钟后,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作用可持续5小时以上,并对戊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协同作用,还有一定抗惊厥作用。罗布麻叶煎剂1:0浓度时,对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振幅和频率无明显影响,1:时,可使离体兔肠肌和大鼠子宫收缩明显变小,频率减慢。[2]
7.甘草根粉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8.益母草粉
1、对子宫的作用:益母草煎剂、乙醇浸膏及益母草碱对兔、猫等多种动物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益母草对离体豚鼠心脏,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缺血模型,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及相当显著地减慢心率.静注益母草制剂使麻醉犬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慢心率及减少输出量和左心室作功的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体外实验证明,益母草及其提取物有拮抗ADP诱导的正常动物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内实验亦证明益母草能显著减少外周循环中的血小板总数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血小板及其聚集物.益母草对兔肺循环红色血栓有显著溶解作用.此外,益母草还有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等作用.
4、其它作用:益母草碱性皮下注射有中枢抑制作用,MLD为0.4-0.6g/kg。兔静脉注射益母草碱1mg/kg,可见尿量显著增加。益母草碱在较高浓度时能使兔血悬液发生溶血作用。益母草碱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13-1:10,对许兰氏毛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红色表皮癣菌、星状奴卡氏菌均有抑制作用。益母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主治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也可配白茅根、泽兰等使用。
治疗水瘀互结,淤血障碍膀胱。
可治疗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活血调经,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
可用于跌打损伤
9.桑叶提取物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2]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3]
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
抗凝血作用
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和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时间,凝血酶原(PT)时间和凝血酶(TT)时间。由于凝血过程启动环节份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环节,APTI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两者共同途径即凝血酶活性,说明桑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
降血压作用
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缩,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压下降。
降血糖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桑叶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黄酮类等。
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另外桑叶茶内含有抗体内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叶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的作用。日本专家土井佳代证实,桑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血清脂质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桑叶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显升高(p0.05),总胆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p0.05),过氧化脂质(LPO)显著降低(p0.),说明桑叶茶可降低血脂血糖、软化血管、清除体内过氧化物,从而对高脂血症血清脂质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黄代青等,)。
抑菌、抗炎作用
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樊黎生,1)。而且所需的抑菌浓度低、pH值范围为宽(4~9)、热稳定性强。桑中的芸香苷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的发展。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陈福君等,)
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类黄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维生素,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DNJ有显著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活性(Tirny,)。其IG30为1.2~2.5μg/mL,且随DNJ剂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强(欧阳臻,3)。DNJ对肿瘤转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机理可能是DNI通过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链,削弱了肿瘤的转移能力。
朝鲜学者Kim()发现桑叶中分离纯化的两种类黄酮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桑叶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叶中的维生素具有抑制变异原效应。
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的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于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无忌限,无论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另外,桑叶中所含的槲皮素、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能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氧化损伤。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或消除已经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黄东等,)。桑叶能提高小鼠对高温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于应激刺激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分布功能低下,而当肾上腺功能低下时,桑叶可使之恢复正常。桑叶能延长小鼠游泳及转棒时间,具有增强机体耐力作用,能延长果蝇的寿命。能有效地清除生物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唐法娣等,)。
10.红花提取物
药用
红花的花入药,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2]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②《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归经: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成方功能
⑴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⑵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
⑶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⑷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⑸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