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建共享石景山焕发出朝气蓬勃的文化

白癜风早期容易治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5587276.html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唯一推荐区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是群众获得文化服务最直接、最基本的平台。三年来,一批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区文化设施焕然一新。4.1万平方米的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全面对外开放,成为地区时尚潮流的文化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平方米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室,覆盖全区各街道社区。

“一半山水一半城”

的石景山正逐步焕发出

全民共建共享、朝气蓬勃的文化魅力

市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

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社会化运营创新服务形式

“看演出、赏非遗、听歌剧、观展览、品书香、体验传统工艺DIY……这些曾经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十分遥远的高品位‘文化大餐’,如今送到家门口了,真是太幸福了。”这是近三年来石景山人的切身体会。

△室外亲子动漫音乐会在区文化中心举办

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程中,石景山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如今,在石景山区无处不涌动着城市文化“运营商”的身影,他们各显神通,立足自身特色,不断开发、优化“新玩法”和新服务,他们像是城市文化的“神经元”,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蔓延至每个角落,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服务人员专职、专业、专心,给我们提供的文化内容对口、对味儿,他们在疫情期间也没闲着,线上直播,征集活动都挺多的,我们真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很知足。”常到八角图书分馆参加文化活动的郭阿姨对记者说。

时尚艺术体验、生活美学课程、户外文化夜市、场馆预约、定制服务等创新活动不断融入百姓生活,良阅城市书房、“家+home”会客厅等特色空间成为百姓艺术生活的集成地。

三年来,全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断规范、发展渐趋平衡、供给日渐充足,社会化运营“选、管、用、培”全流程机制基本建成,政府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特色惠民演出丰富内容供给

如何将“家常菜”做出新口味,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文化部门的一道新课题。“成立中国文化馆协会合唱委员会,全面实施全国社区合唱试点建设。结合地区特色文化打造原创文艺作品,推动服务供给特色化。建设50个“文轩云图”24小时智能书店,推动阅读服务便捷化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全国社区合唱标准化培训试点启动仪式

△“文轩云图”24小时智能书店

“唱支山歌给党听”网络联动活动,启动全国社区合唱展演,打造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以“收获知识、感知艺术、遇见美好”为主题,在全区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推出集精品演出、艺术普及、文博展览、梦幻光影、公益电影、文创市集、书香阅读等丰富内容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欢乐派对系列活动。

△东方歌舞团综艺晚会《花开东方》

与东方歌舞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儿艺、北京人艺等国家顶级院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向群众开展免费惠民演出,演出票“秒光”“家门口看顶级演出”成为地区市民群众文化生活新常态。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社区居委会》在区文化中心演出

以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国将军为题材的原创话剧《京西那一片晚霞》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以首钢工业转型为题材的话剧《升起天安门广场的国旗》献礼国庆70周年。编创演出庆祝建党百年原创话剧《永远的党支部》。以冬奥组委入驻石景山区为契机,创编的歌曲《冰雪情怀》被评为年冬奥组委歌曲征集活动10首优秀作品。结合石景山冬奥元素创编的儿童剧《神秘火炬手》深受群众欢迎。

△原创话剧《京西那一片晚霞》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三年来,石景山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自来水”,打通了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打造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互联网+文化”实现文化云体验

面向市民服务端的“石景山文化E站”及“石景山文E”APP,注册用户达到37.3万,发布活动1万余场,成为市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渠道之一。

△金顶街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展线上手工制作活动

全面整合地区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线上资源,推出各类文艺慕课、在线直播、点单配送活动,实现文物景点、区-街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实名预约功能。在活动发布、用户访问、数据积累、宣传推广等方面实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联通。

△海量数字资源为市民居家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三年来,石景山区大力创建“互联网+文化”平台,拉长服务手臂,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文化服务,开辟了大数据智能应用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新路径”。

文旅融合为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

文旅融合推动首钢传统工业遗存华丽转身。紧紧把握冬奥组委入驻石景山首钢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历史机遇,深度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人文价值,将首钢高炉、管廊、储水池等工业遗存转型升级为现代文旅创新空间。设立冬奥组委图书特色分馆,实现便捷阅读服务有效延伸。开设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墨甲机器人剧场,将文化艺术灵魂完美注入工业遗存。

△老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郎园Park)“夏日迷梦”户外音乐夜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引领文化消费。通过社会化运营的方式,在郎园park文创园区内建设0平方米设施空间作为老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向公众开放,入选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

将文旅服务主旨和园区运营理念统一为“人群流量+服务口碑”,以“良阅书房”“兰境艺术中心”等空间为依托,充分整合园区实体书店、文化餐厅、艺术工坊等优质资源,推出“北京书店之夜”“公民美育计划”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带来可观人流的同时促进了文化消费,使园区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公共文化服务与多元文化消费相互补充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北京文创市集(石景山模式口站)

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双进入”和功能“双融合”。一方面在旅游景区组织举办文化展览讲座等公共文化活动,在旅游住宿地开设公共阅览空间。另一方面将旅游宣传推广功能植入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企业合作,在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展旅游主题分享活动。以模式口大街、五里坨民俗陈列馆为代表的一批文旅融合集聚地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特色博物馆+旅游景点”的双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魂体融合,相得益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模式、好去处,也成为了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文旅部门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努力走出具有石景山特色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来源:区文旅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艳立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石大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gz/8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