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新茶上市。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聊茶。
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以及各式各样的花茶,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茶。对于饮茶,咱们选择多、讲究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野白茶。
野白茶属于绿茶类,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茶芽颜色会随着时令发生变化:清明前,嫩叶是灰白色;到了谷雨,嫩叶逐渐变为绿色。野白茶只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炒制,因此一年只有清明前这一季,整个采制期仅10余天,量少而珍贵。陆羽在《茶经》里说,好茶要求的生长条件是“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园者次”。重点,在一个“野”字。野白茶产自中国美丽的茶乡小镇——湖北夷陵,这里地处北纬30度。要知道,北纬30度可不简单,有“全球茶叶生长的黄金带”之美誉,至今已是拥有年茶文化历史的圣地、著名的古茶区。珍贵的野白茶,生长于海拔~米、“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山野林间。这些完全处于野生状态下的茶树,无专人管理,自由生长在天地间,终年与树林和野花相伴,灵动、清逸。匠气太重的东西往往显得刻意,刻意就失了灵性。野白茶便带有一种非刻意的灵性,藏“巧”于“拙”之中。确实,初看此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也并非像其他条形针形绿茶的外观来得齐整匀实。但在山野中恣意生长的经历、混合着坑谷里野花野草的香气,其特质自是不一样。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野白茶要比普通茶园里的茶叶生长缓慢,叶片也稍厚,不易揉捻成型,但冲泡出来的味道,真真是没得说,茶香浓郁又清雅,细细嗅来,闻得到山岚之气。野白茶的采摘标准,非常严苛。一芽一叶初展,明前头采,整个采制期仅10余天。今天和大家推荐的野白茶,就是如假包换的明前茶。这款野白茶由磨功夫团队呈现。自打入茶行起,磨功夫团队一直在寻找口感贴合大众、安全健康、性价比高的好茶。寻茶期间,结识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做茶人,他们当中有很多是自祖辈起就植根于茶园。五年前,磨功夫团队来到夷陵,那会正好是春意盎然的四月,一位地道的湖北夷陵人——老张接待了大家,那次接待,让大家痴心寻找了多年的茶有了眉目。初见老张,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手,手上许多烫伤的痕迹,他说“做茶时温度太高,难免被烫”。这么多年,手工做茶这件事被老张坚持下来,每年做完自己山场的,也就不再收茶做了,虽然数量不多,但能保证品质。“朋友来了,一定要以好茶相待!”说罢,老张便弄起了茶。迎着露台的习习山风,品着老张亲自冲泡的绿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茶外形似安吉白茶,可喝起来倒是比安吉白茶的劲儿大,香气馥郁,冲泡了4遍竟还有余韵!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茶!“这是什么茶?!”团队的伙伴们近乎发现珍宝一样大呼。老张笑着答道:“这是夷陵山头上的野茶,我们自己采来自己做,就那么一季。”言罢,端起茶盏饮一口,“这每年一到采茶季,大家都赶着做上好的名优明前茶,可你们看看山头上还有那些无人理睬的野茶,这些是顶好顶好的资源呀,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我这茶吧,喝起来比一般绿茶稍重,但芽头嫩,真正咀嚼起来还是有几分韧性的”。行了!就是它了!推杯换盏间,大家商量着给这款意外得来的好茶起个名字,细细端详——外形酷似凤羽,跟安吉白茶有几分相近,又野放生长,大家便想了一个实实的土名儿给它——野白茶!野生茶本是茶饮最早的源头,无论是饮茶还是对名茶的研发,都是由野生茶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野生茶树的数量也急剧下降。目前市场上的野茶分为自然型和栽培型。自然型的野茶自然生长于山野林间,零散分布于森林中,而且性状不一,数量少、产量小,若还有机会能品上一杯,实属难得。野白茶茶性滑柔而质重,口感刺激性低,耐泡度比常茶高2~3倍,不似其他名优茶那般娇嫩,野白茶耐高温,度的沸水才能将它的鲜灵内质激发出来。难怪,早在陆羽那个时代,人类就开始哀叹“家茶”不如“野茶”!由于野白茶野放生长、不施农药,生于丛林乱石之中,因此含有比一般绿茶更多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口感也更加鲜爽。此外,野白茶中富含的茶多酚有非常强大的物理活性以及抗氧化性,因此,经常饮用绿茶可有助于抗衰老,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这就来好生活杂货铺
选购年明前野白茶吧!
高山云雾里,“野味”自然来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好生活杂货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