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说起这首享誉世界的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咱们福建,也有一种跟茉莉花有关的茶叶名扬四海,那就是——茉莉花茶。
近年来,茉莉花还与扶贫挂上钩了。
近期,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推出《摆脱贫困--党建促精准扶贫》系列片。
其中第三集《春光致富花为媒》,讲述了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福建春伦集团,以一朵小小的茉莉花为媒,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领春光村村民脱贫致富,实现村民与企业双赢,改变了许多春光村民命运的故事。
福建春伦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于年,公司总部设在仓山区城门城山路84号,是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福建省著名商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坚持“以诚信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春伦”牌系列产品现已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并出口美国、俄罗斯、东南亚、日本等国家,还销往西北、东南、西南、华东、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台湾等全国各地。
企业扶贫春光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一个贫困村。当时村里60%的人都集中到上海卖干货去了,全村的贫困人口是27户66人。从年到年,春光村的脱贫困人口只剩下3人,脱贫比例达到88%。
这样的扶贫成果与一家生产茉莉花茶的龙头企业——春伦集团有关。福建春伦集团是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各种“春伦”牌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大红袍等高、中档礼品茶。茉莉花茶是公司的主要品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茉莉花种植的用工量很大。
春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傅天龙
这里的空气指标,水源指标,土壤指标,人员人口的密集度都很好,是一个种茉莉花的好地方。我们扶贫不光是输血还得造血,在造血的过程中还得扶智。思想上要他们不断提升,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深深地扎根下去。
年,福建春伦集团看中了春光村的自然环境,通过流转以每亩元的价格承包了村内亩土地20年的使用权,一次性支付了村民10年的租金。
叶爱玉是春光村的贫困户,儿子因为车祸导致生活难以自理,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叶爱玉家里的田地仅有0.5亩,以往种什么也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现在,她将田租给了春伦集团,获得了元的租金,并与公司建立了雇佣关系,有花的时节就去田里采花,没花的时候,就和全村几十上百个被雇的村民一样,为茉莉花除草、剪枝。
傅天龙
总共将近两千亩,农民基本每天都能赚到,最少也有八九十。而且不用固定上班时间,都是他们家务事做完了,安顿好了再出来采摘、除草。一朵小小的茉莉花,改变了村庄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然而,企业把基地建在一些贫困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
傅天龙
开始村民怕我们把田占走,不租给我们。企业通过扶贫找到生态优美的资源,跟产业对接进去,这就是双赢,政府赢,企业赢,百姓富,老百姓也赢,市场消费者也得到安全健康的饮品,无形中多方受益。所以农民从不理解到理解,现在农民夹道欢迎我们。
春伦集团所推行的“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困户因为各种原因脱贫又返贫的问题。经过又一年的扶贫攻坚,春光村3户省定贫困户又脱贫了2户。
产业致富为了进一步扩大春光村的增收渠道,在春伦集团的带动下,以茉莉花为主线的相关产业已经初现端倪。
年,省、市联合拨款,扶持春光村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以前在外面打工的陈云英虽然收入不错,但由于远离家乡生活成本很高。现在的陈云英成了春伦集团的管工,业余时间还开了一家农家乐。
如今,村里开起了8家生意红火的农家乐。每到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在村里的支持下,村民们涌上街头摆起了集市,天然土法制作的土特产、绿色生态的有机蔬菜和畜禽供不应求。目前,假日期间日接待自驾游客达到了多人。
春伦集团余亩茉莉花基地,带动劳动力约80人,全村增加工资性收入超过万元。春伦集团又通过租用周边村庄空置房屋,修建春伦驿站,打造以茉莉花为主题的体验设施,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据悉,全省像春伦集团这样参与农村扶贫的龙头企业有38家。他们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贫困户生产收益保障机制,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型升级,年有25万多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扶贫方式实现脱贫。
来源:南台党旗扬
编辑:重木
校审:煦茗、关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