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年3月20日18时29分,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初春时节,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的大忙季节。但此时天气变化较大,局部地区常出现大风、沙尘等灾害天气,有时甚至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中国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各种作物要保水防寒,以防万一。
早稻播种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
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早稻播种育秧时,最好避开冷空气过程进行,一些已经播种的地区可以在冷空气来临前及时盖好薄膜或者灌水,还可以增施一些热性磷、钾肥来提高秧苗抗寒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以水调温技术,及时灌水护秧,减轻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危害。还有一些没有播种的地区可以在冷空气末期浸种催芽,在气温回暖时抢晴播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做好清沟理墒工作,减轻湿害、渍害对冬小麦、油菜等作物的不利影响,保证春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正常播种。冬小麦和油菜处于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各地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