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钩藤

钩藤《名医别录》

UncariaeRamuluscumUncis

来源及名称释义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功效及辅助记忆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形状:两个钩子?“亲热”)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心包经

主治病证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肝经有热之头胀头痛

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图片

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

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

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微,味淡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用法与注意

内服:煎汤,3~12g,后下,或入丸散

相关论述

“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本草纲目》)

“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本草新编》)

往期精彩回顾▼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

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

白果、矮地茶、磁石、龙骨、珍珠、琥珀、酸枣仁、远志、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赭石、石决明、蒺藜、牡蛎、珍珠母、罗布麻叶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df/5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