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根菌原露和植物蛋白招募示范农户

白癜风初期什么样的 http://m.39.net/pf/a_4529056.html

网络搜索一下“钾肥”,你会发现市面上的各类作物补钾产品真的是琳琅满目。从地下到叶喷,从颗粒、粉剂到液体,各类的含量、成分和价格的钾肥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单从这些信息我们很难判断产品的优劣,今天就跟大家好好的讲一下关于钾的那些事儿。

钾源不同,大不相同

市面上的钾肥成分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

氯化钾是一种单质钾肥,含52%钾和47.6%的氯,易溶于水,呈化学中性,有吸湿性,久存会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通常作基肥或土壤追肥,但对氯敏感的果树如柑橘一般不用氯化钾;

硫酸钾是一种单质钾肥,含有43.8%的钾和17.6%的硫,溶于水,呈化学酸性;吸湿性小;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也属于单质钾肥,通常作基肥或土壤追肥,适合于喜硫作物;

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二元复合肥,含有13.5%-13.9%的氮和44%-46%的钾,溶解性好,且无氢放出,然而其中的氮含量容易造成返青现象,不适用于果实转色使用;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磷钾二元素复合肥料,其中含五氧化二磷52%左右,含氧化二钾34%左右,盐值极低,养分含量高,不易吸潮,适合在多种作物上使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叶面钾肥原料。

钾肥含量越高,效果越好?

大多数果农对于补钾都有一个固定的误解,钾含量越高越好,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其一,作物的木桶理论决定了单一的钾肥含量再高,如果没有其它元素搭配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其二,养分互相之间具有竞争和拮抗作用,钾元素过多会影响其它元素的释放,导致营养不平衡!

作物的木桶理论:决定植物产量的是含量最小的养分,缺少某一元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提升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植物蛋白与水溶肥、叶面肥复配使用,能够大大提升肥料吸收利用率,降低种植户的使用成本。

提升作物免疫力:多糖能够在多种植物中诱导活性氧(ROS)的产生,促进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不同作物的多组逆境试验(低温、干旱、盐渍化、酸化等)表明,经过根菌原露处理的作物相较于对照组,有更加良好生长状态。

促进生长:多糖中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功能性物质,具有良好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小麦

使用时期:返青前期-拨节期、孕穗-扬花前、灌浆前期

使用效果:促进返青,粗壮茎杆,减少倒伏,提高授粉受精,促进灌浆,增加千粒重,提质增产,寒潮来临前喷能抗寒防冻,抵御倒春寒等;生育后期喷施对抗干热风也有一定的作用。

水稻

使用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

使用效果:促进水稻分蘖拔节,减少倒伏,延长水稻剑叶的寿命,促进光合产物向种子的运输,提高千粒重,实现高产。灌浆期多次喷施可增强水稻抗逆抗害能力,大幅减少病害发生。

玉米

使用时期:定苗后,拔节期、开花后

使用效果:促进生长,拔节,在开花后喷施,可以起到保根、保叶的作用,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同时减少倒伏、减少病害、穗大、顶满粒饱,增产增收。花生使用时期:花期前,开花下针期、结荚期使用效果:少病害,秧茁壮,结实早,果实多且饱满,提质增产。大豆使用时期:苗期、初花期、盛花期

使用效果:结荚多,少病害,少倒伏,籽粒饱,增幅大。

棉花使用时期:苗期、现蕾、开花期使用效果:棉花结果早、稠、大,抗早衰,促使棉铃尽早开裂吐絮,棉花纤维长且韧性好。果树(柑橘、苹果、梨、桃等)

使用时期:抽梢期、花芽分花期、膨果期、转色期

使用效果抽梢期:促进新梢老熟,提高叶面光合效率,加快果树营养物质转化和运输,同时具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花芽分化期: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减少弱花、畸形花,增强果树抗逆能力,提高春季抵御倒春寒能力,减少天气因素导致的落花落果;膨果期至转色期:促进营养吸收,调节营养向果实运输,使果实均匀膨大,减少畸形果、大小果,促进糖分累积,着色均匀,提升果实口感和品相,实现增产增收。草莓使用时期:花期前后

使用效果:提高坐果率,并可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单果重;寒潮来临前,叶面喷施能起到抗寒防冻的作用。

西瓜使用时期:苗期、抽蔓期、开花坐瓜后至膨大期使用效果:苗期壮苗,挂果期增产增甜。黄瓜、番茄、豆角、茄子等蔬菜使用时期:定植后、开花前期、坐果后

使用效果:叶色浓绿,促进开花,提高坐果,果实色鲜,作物病害少,提高农产品品质。

胡萝卜、白萝卜使用效果:定植后、膨大期使用效果:茎叶粗壮,果大体匀,病害少,崩裂少。红薯、土豆使用时期:分枝结薯期、茎叶生长期、膨大期分

使用效果:膨大块根块茎,提升品质产量。

花卉使用时期:在花木移栽前、现蕾期等使用效果:能使其枝壮叶茂,花朵大而多,色泽艳丽。烟草使用时期:烟草打顶后

使用效果:增加叶片厚度,提升叶片品质

茶叶使用时期:苗期、花期甚至全生育期

使用效果:抵抗干旱、寒冷、黄叶和其它病害,并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部分来源丨植保科学、农财网农化宝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bf/8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