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新闻联播投入资金万元,10家

凉山日报/-03-07/第A02版面/要闻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州民政局获悉,年以来,全州投入资金1.4亿元,推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现有养老机构35家、床位张,护理性床位比例达70%。此外,共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近2亿元。同时,构建完善殡葬基本服务体系,投入资金万元,实施殡葬服务机构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10个、安装火化炉17台,全州共有共有10个殡仪馆、2家公墓。(本报记者)两届代表“发声”殡葬改革“落地”

-12-:36

(来源:贵州人大)

“轰轰轰……”近日,走进岑巩县?水街道马坡村天子岭公墓建设项目,只见机械轰鸣,工程车辆穿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该县民政部门负责人高俊发高兴地说:“感谢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公墓建设得以落地,让城市殡葬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说起岑巩县的殡葬改革,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年2月,岑巩县行政中心从思旸镇龙江村搬迁到新兴村,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一座亮丽的新城在?阳河畔拔地而起。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殡葬设施没有完善。若谁家有老人去逝,临街设置灵堂比比皆是,既影响交通又扰民,市民怨声载道。

年3月,在岑巩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县人大代表唐光辉提出了《关于修建县城殡仪馆及公墓势在必行的建议》,并提交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办理,承办建议的县民政部门认真办理,然而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没有资金投入,只能将殡仪馆及公墓建设列入岑巩县“十三五”规划,县民政部门与唐光辉代表面对面地沟通和政策说明,唐光辉代表对建议办理落实一直表示不满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积极稳妥地推行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年12月,岑巩县积极争取项目,采取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万元,启动岑巩县殡仪馆建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大坡栳的山间建成了配套用房、餐饮楼和5个悼念厅,让治丧环境得到改善。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内土地紧缺,公墓建设迟迟得不到及时解决。年6月,在该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戚远见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墓建设进度的建议》,并由县民政部门承办,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集项目资金万元,规划占地亩。经过自然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等部门对项目选址实地调查时,发现项目选址属于二级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必须重新选址。

年6月,经县住建、水务、环保、自然资源、林业、电力等部门共同配合重新选址,确定将项目选址为?水街道马坡村和思旸镇平坝村的天子岭,将项目调整为总投资万元,建墓穴个,设置值班室、公厕及垃圾收集、观景亭、停车场、牌坊门等设施,同时还规划出火葬场焚烧炉场地。目前,已开挖土石方3万立方米,道路建设2公里,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县民政部门承办人员与戚远见代表面对面沟通,他对建议办理落地非常满意。

11月下旬,县人大组成调研组对公墓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意见:一是进一步推进殡葬体制改革,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市民尽快受益;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强制火葬政策,将火葬场焚烧炉建设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倡导文明殡葬;三是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始终把代表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办理工作的重要标准。

两会之声丨市人大代表袁桂芝: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稿源:衡阳日报-01-20记者唐海强

  当前农村丧葬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刻不容缓。更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树新风,实现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实需要。   市人大代表袁桂芝建议,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要制定和完善殡葬改革的具体工作措施。各地区要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宣传农村殡葬改革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益处,从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移风易俗树新风从我做起,抵制殡葬陋习从我开始”的浓厚氛围,做到党员干部带头。   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严厉打击、公开曝光违规乱埋乱葬,尤其是豪华墓葬的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力,积极倡导“不入土”、公墓丧葬,坚决刹住豪华墓葬歪风。   建立健全村级红白喜事理事会。将封建迷信团队拒之门外,使之没有市场,做到切实减轻农民丧葬负担、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歪风,使老百姓从思想上有一个彻底转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yz/9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