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120/4561821.html
白毫银针:款款如斯,晨雾中走来的仙子
白衣白裙,亭亭袅袅,在水中缓缓地舒展自己,悠悠然释放缕缕仙香,清亮亮的茶汤如山坡上晨起的朝阳,罩着飘入凡尘的仙子,或回首眺望,她们轻轻吐着芳兰气,满心欢喜,这里有晨雾!有甘露!一定还有早春的日光!这就是白毫银针,一款美丽而仙雅的茶。
白毫银针是什么样的茶
白毫银针,顾名思义有白毫披身,形似针样的芽茶,其制作方法是按照白茶的加工标准。准确的定义如下:白毫银针,亦称“银针白毫”、“银针”、“白毫”,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白毫银针是肥壮针样的白芽茶,其单芽披白色绒毛,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因此得“白毫银针”的美名。它不仅形优美,茶味更是毫香宜人。
现在的白毫银针的茶芽均系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因其芽肥壮,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则长寸余”。
白毫银针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市,其他如建阳、松溪等地也有少量的生产。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福鼎银针(北路银针)
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主要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茶,品质极好,它的特色是茶茸多且洁白,色绿,汤美。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至今还有“绿雪芽”古茶树屹立在鸿雪洞旁。陆羽《茶经》中所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推断,指的就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也曾提到“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可见,太姥山地区产白毫银针历史悠久,而白毫银针又是白茶的发端,无论从历史记载还是加工的先后,白毫银针都开辟了白茶的先河。
据记载,年清嘉庆元年,福鼎县首用当地有性群体茶树——菜茶壮芽创制白毫银针。约在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年改用选育的“福鼎大白茶”品种。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政和县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年政和县开始用选育的“政和大白茶”品种壮芽制银针。
事实上,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除树种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加工方法,福鼎的茶先萎凋,后干燥,而干燥方法采用烘干方式,南路银针则采用晒干方式。
政和银针(南路银针)
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制的白毫银针颜色鲜白带黄,全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清甜。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高仑山头,于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传说,在清光绪五年(年),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到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中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又说,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传着“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的说法。
白亳银针之品赏品赏白毫银针,从干茶开始,看银针条索,根根肥壮;看干茶色,有白亳披身;闻干茶香,蜜甜的毫香伴着太阳的味道;冲水观色,茶汤清澈橙黄,茶水中还有极细的茶茸;品茶味,清甜醇爽;观杯中茶形,沉浮翻飞,煞是壮观,静置片刻,杯底如春笋一般,根根直立;茶淡水凉,细看叶底,毫心多而肥,软嫩,略带黄绿,有点儿像秋天被剥开的稻穗喝饱水的样子。银针之形—琼芽每次看到银针,总想起一句诗:“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咏贡茶》元·林锡翁)“琼芽”用得好,正是银针的样子,身披白毫,如银似雪,形如壮实的针芽。她不沾尘土气,像天赐的鲜品,每次冲泡银针前,都要清心静意,如同一个神圣的时刻,心里默默的感谢,感谢可以品到这样的芳华。这一刻,要让心里所有的念都停下来,放在茶室外。当银针已经请入茶荷,请静静地看着她几分钟,你会惊奇这白茸披身的芽,如何这等肥壮而挺拔,这白茸该不是她的羽衣吧,这壮实的芽和水又是如何交融,让水瞬时变成了琼浆。银针之色——隐绿银针色白,然而隐隐透着绿,所以用了东都漫士的一句诗:“隐翠自毫茸满衫”,不看茶形,这句倒是最贴近的。如同一个胸有万千丘壑却又不愿显露的人,在看似平淡的话语中隐隐又能听到静水深流。银针之色,要从三个阶段来看,冲泡前的干茶茶色,冲泡中的茶汤颜色以及冲泡后的叶底颜色。首先,干茶色白且隐绿;入水,冲泡,泡开后,茶叶呈绿黄色,品质好的银针汤色透亮,汤色浅杏黄色,水中含着极细的茶茸;至茶汤无色,茶味极淡之时,滤出茶水,看茶底之色,品质好的会呈现细嫩、柔软、匀整的黄绿色。银针之香—毫香先看看专业评茶人对白茶香气的评语都有哪些,香气评语有:毫香、鲜浓、鲜嫩、清高、清香、甜长、鲜爽、鲜甜、甜纯……银针之香当属毫香显浓,香气新鲜。看了专业审评之后,具体这毫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有人说是一种太阳下青草的味道,有人说是草叶茸毛的味道,很有颗粒感,还有人说是一种淡淡的奶香,诸如此类,其实这些感觉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身体特质、身体感知,以及生活阅历,就如一人若熟知天下各种香型,一闻便知此乃何香何料,若竟不知此香型,便从自己熟知的香型里找对应了。很佩服《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对各种香草如数家珍一般。宝玉有言: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薛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金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紧跟后面还有他对《离骚》中异草的评价,说“年更岁改,人不能识”若有他的学识,我们便不需要牵强和附和了。银针之味—寻味白毫银针,每次冲泡后,得清甜淡雅一杯,品其味,常常语塞,不知如何表达,一个“甜”,一个“香”,都不足以表达她的真味。想起来一次茶会上有位茶友的描述:“入口,只觉清甜,如泉,品香,觉得空的时候,却要寻,一转念,又觉得口中满满的都是……”那一次,就定了银针之味乃“寻味”,若有若无的香,蕴在水里的甜轻拍着口腔的每一个味蕾的触角。银针之舞—唤醒水贴着杯壁缓缓下泄,将杯底的银针一点点浸湿,她仿佛被唤醒一般,继而她在杯里被徐徐托起,浮到了水面,任由水托着洁白的羽衣,她伸着懒腰,每一个动作舒缓而矜持。大约两分钟后真正的舞剧才开始,一根根银针如芭蕾舞者从舞台上空悠悠地飞下来,有的直立在空中,像展示一种特技;有的一口气就定在水底,如同生了根;还有的摇摇晃晃上下翻转,如同泳池中的水上芭蕾……银针之舞,如同一场生命唤醒的仪轨,翻飞辗转,迟疑,笃定,在经历一次次的洗礼后,根植杯底,随杯里的柔波荡漾,心是安定了。银针饮法之浅说用来冲泡银针的器具,不一而足,诸如玻璃杯、青瓷盖碗、白瓷盖盅、紫砂壶等。这些茶具对于泡银针,要求各有不同,也有各自的裨益。玻璃杯冲泡银针,可以观形观色,赏心悦目,还可以闻到银针的清香气,空气里都会有茶香。对于冲泡要求是贴杯壁入水,水温要求摄氏90度左右,需静置到有茶芽下沉,滋味才为最佳。这种冲泡方法,不足是香虽高,韵不足。青瓷盖碗和白瓷盖碗的冲泡方法,要求入水时力度要柔,轻轻浸湿茶,温润泡后,再入水,无需静置,就可以出汤,优点是滋味足,香高,但汤韵不好。紫砂壶冲泡银针,要求紫砂壶口要大些,类似仿古之类的器型比较合适,泥料最好是朱泥,冲泡过程中壶盖记得要斜支在口上,留一条缝,不让茶受闷。这样的冲泡方法,汤韵比较好,茶汤比较醇厚,但是茶香会不足。当然还有别的器具,诸如飘逸杯或者瓷壶都可以冲泡银针,但都不是首选。想喝到一杯香甜且有韵的茶,不仅需要挑选一个适合的器具,对于泡茶的技艺也是有要求,经常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把握好水和茶的比例,掌握好水温,冲泡力度,入水的位置,自然会有一杯香茗的呈现。一般而言,白毫银针的冲泡方法和绿茶基本相同,但由于银针制作不做揉捻,故冲泡时茶汁不易浸出,一般3克银针冲入毫升的90℃左右的水,开始茶芽浮在水面,静置5分钟后,部分茶芽始从水面陆续沉入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茶里世界,茶里江山,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品饮,尘俗尽去,茶意悠然。正所谓“杯掬黄杏色,尘蕴白毫香”!部分图片文字等素材源于网络《第一次品白茶就上手》
联络可以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