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一朵花里品出的茶滋味

春天,是花的世界。采花入茶,在元代以前并不流行,源于对花茶的褒贬不一。北宋蔡襄《茶录》评价道:“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以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煎茶赋》中则表明“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这草石之良就包括“胡桃、松实、菴摩、鸭脚、勃贺、蘼芜、水苏、甘菊。”

花茶的盛行起于元代,当时河北的滦阳县出产一种“芍药茶”,取芍药初生时的芽制作为茶,甚为珍贵,取名“琼芽”,作为贡品只有皇家才能享用。

明初朱权《茶谱》中提到“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气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

明朝中叶,钱椿年编撰、顾元庆校对的《茶谱》记载的“熏香茶法”已经改进为:“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絷固,人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诸花仿此”

如今坊间流行的是清代兴起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成品淡黄清亮,滋味醇厚鲜爽,响起高雅纯正,唯独要注意的是茉莉花茶的茶叶需选择更为纤嫩的芽叶,方不流落于粗鄙老苦。清代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提到:“茶叶用茉莉花拌和而窨藏之,以取芳香者,谓之香片......京、津、闽人皆嗜饮之。”

今天,我们就乘着美好的春日,介绍一杯养血柔肝的白芍绿茶,虽不是琼芽贡品,也能消春天的肝火,可好?

原料:白芍10克,绿茶3克

制作:清水烧开,放入白芍,大火煮开,小火煮20分钟,倒出微凉至80度左右,用白芍水冲明前绿茶。

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等成分,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对胸腹胀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颇有调理作用。明前绿茶具有清心明目,止渴除烦,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海派杏林文化

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出处所有

本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项目编号:18dz)”资助

你懂生活

我懂你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yz/6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