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张××,男,52岁,农民,扶沟县人。无药物过敏史。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伴耳鸣3月余。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耳鸣,时测血压高达/mmHg,到当地诊所就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效果一般,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今来诊,症见:头晕、耳鸣,纳可,眠一般,二便尚调。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沉滑。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BP:/mmHg,HR:78次/分,心律齐。
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证)
处方:半夏12g,白术24g,天麻15g,陈皮12g,茯苓15g,茺蔚子15g,老茶树根45g,罗布麻叶15g,鬼针草15g,生石决明30g,生薏苡仁30g,竹茹12g,鼠曲草15g,生姜12g,荷叶30g,甘草6g7剂,水煎服
年9月12日二诊:诉服上述药物后,症状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腻,脉沉细。BP:/94mmHg。
处理:守9月4日方加葛根30g7剂,水煎服
按语:《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故治疗眩晕当以治痰为先。患者以“头晕、耳鸣”为主症就诊,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沉滑,可辨证为风痰上扰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风痰上蒙清窍,故出现头晕、耳鸣。治当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白术燥湿健脾;天麻化痰熄风;陈皮理气化痰;竹茹清热化痰;生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有“脾健则湿浊不生”之说;患者血压偏高,故在方中加入罗布麻叶、鬼针草、生石决明平肝熄风降压;老茶树根、茺蔚子清热活血;荷叶升清降浊;鼠曲草和胃;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诉症状有所缓解,查舌脉舌质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腻,脉沉细,脾虚湿盛,清阳不升表现仍较明显,故加入葛根升举清阳,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具有明显降压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