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家的茶架上有两罐茶,一罐是茉莉花茶,另一罐也是茉莉花茶。
花茶俗称香片,平时喜欢喝清茶,甚少喝花茶,觉得茶还是清泡清饮好。在一些品茶大家中,花茶都是不怎么入流的,觉得不是上品。谓之花香掩了茶香,夺了真趣,不是真茶滋味,觉得在喝稀释了的香精。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花茶也是天然的,只是花拼茶而已,多了花味。其实生活可随意随缘一点,口味可杂一点,宽一点。比如偶而喝杯花茶也是好的,无妨的。
其实早在宋代已有花茶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艺多少,摘花为伴。”
现代人多用玫瑰、茉莉、桂花、菊花制作花茶,有拼绿花、乌龙和其他各种茶,也有制成普洱花茶。我就喝过金花普洱茶,大名“大宋官茶”。此茶借鉴宋代宫廷秘艺“过黄”技术,经三次发酵,内外长金花。喝起来自然醇香,不小心做了一回大宋官人,体验了一番宋朝的江山风味。但拿给茶友品尝,他们怀疑是加了香精。我认为不是的,天然植物香味和化学香味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当下,花茶多是女士在喝,因其多具养颜、调气血功效;或又是女士为了更加呵气如“兰”,更具“蕙质兰心”,故而爱喝。
北方人比较喜欢喝花茶。在老北京人看来,茉莉花茶流入民间以前,一直是王公贵族的专享。慈禧对茉莉花茶尤为钟情,坊间盛传,她最爱用“万寿无疆”的明黄官窑盖碗喝“茉莉双薰”(就是将事先薰制好的茉莉花茶,在饮用前再用鲜茉莉花薰制一次,为的是让茶中的花香更浓)。两罐花茶中有一罐天津产的,或是津门离北京近,为沾一沾帝王之气,当地人也爱上茉莉花茶了。可民间说法却是这样,“因为海河水太苦涩,天津人发现茉莉花茶的香气可以遮掩其味,所以爱喝”。友人也是这么传话。
汪曾祺先生也说过,“北京人爱喝花茶,以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北京很多人把茉莉花叫做“茶叶花”)。我不太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难道老舍家的花茶有特别之处?不得而知,汪老没说。但肯定的是,老舍家的花茶是上等好花茶,不是的话,美食家汪老是不会念念不忘的。或许是比龙井还好的茶拼的,不然某名作家给北京长辈带去龙井,长辈喝了客气地说:“很不错,不过比不上我们平时喝的香片。”
沈复与芸娘也爱喝花茶,只是他们喝的是荷叶花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可见花茶不只是王公贵族喜好,平民百姓也爱喝。
前面说到的汪老坦言,“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我的这两罐花茶也是别人送的。一罐是友人从天津带回送我的;另一罐是某沧茶友送的。只是汪老的茶叶多是别人送的,我的几乎都是自己买的。这两罐算是不多中的意外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