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改变家乡的决定,他坚持了26年新华

01:47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日电(记者宿传义赵戈)最近两个多月里,艾力·尼亚孜和同事们在林子里忙着挖沟引水,以便七八月份来临的生态水能够滋润到每一棵胡杨,让“渴”了一年的“绿洲卫士”美美地“畅饮”。如今,看着盼望已久的水流进胡杨林区,艾力·尼亚孜感觉自己不再“焦渴”。

艾力·尼亚孜牵着马在一棵野生胡杨前查看其长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26年前,带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艾力·尼亚孜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护林员。这一干,就是26年。

用种树改变家乡

新疆南部沿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区,这是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向绿洲侵蚀的天然屏障。艾力·尼亚孜他们所管护的胡杨林,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

艾力·尼亚孜牵着马行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艾力·尼亚孜出生在尉犁县,位于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的下游。在这,农民的很多生活用品都离不开胡杨,从盖房子的木头、过河的独木舟、做饭烧火的柴火,到木碗、木盆和木勺。

然而,作为南疆“母亲河”的塔里木河流到下游的水越来越少。20世纪70年代后,最末端公里的河道,再无水流。艾力眼看着门前的河道渐渐干涸,一棵棵胡杨从枝繁叶茂变得气息奄奄,心里很受震动。

年,中专毕业的艾力·尼亚孜带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成为一名护林员。

艾力回忆说,那时候,每年的三四月份,沙尘暴频发,黑风一起,瞬间昏天黑地,飞沙走石;风停以后,地里的庄稼、果树上的叶子都被刮没了,屋子里也是厚厚的沙子。

“怎么改变,只能靠树!”艾力·尼亚孜说。

这一选择,支撑了他26年。

守护胡杨林

由于胡杨都是沿着河岸生长,地形非常复杂,沙漠、戈壁、湖泊、湿地,什么样的林地都有。因此,护林员都得是“水陆两栖”战士:有时骑摩托车,摩托车走不了的地方骑马,骑不了马的徒步,有水的地方就划卡盆(独木舟)。小时候在胡杨林里学的划船、骑马等技能,使得艾力·尼亚孜工作后可以“全地形通过”。

这是艾力·尼亚孜巡查胡杨时与卡盆(左)、摩托车(中)和马三种交通工具的合影(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艾力·尼亚孜和同事们管护的胡杨林总面积达到80万亩,因为巡护面积大,护林员们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的路,水、馕、打气筒和毯子是他们巡护必备“四件套”,对他们来说,在野外住宿是家常便饭。

艾力·尼亚孜划着卡盆在塔里木河畔一处海子里巡查胡杨长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艾力·尼亚孜说,有一次他和5名队员骑着摩托车去多公里外的地方巡护,回来的时候摩托车没油了,只能在沙包上睡了一晚,第二天走路回到管护站。

“这个地方全是沙子,一辆摩托就只能一个人骑。”艾力·尼亚孜无奈地摇头。

夏天,沙漠边缘往往温度超过40℃;冬天,则低于零下20℃。极热、极干、极寒,是护林员必须承受的考验。特别是每年的三到五月,林木干枯,最容易发生火灾;那三个月里,护林员几乎天天在林子里转,头发鼻子耳朵里全是沙子。

一次扑火演练结束后,艾力·尼亚孜(后)在海子边洗把脸(6月19日摄)。

常年在外,风吹日晒,沙尘满身,有护林员打起了退堂鼓。作为负责人,艾力·尼亚孜还得常给年轻人鼓劲打气,找他们谈心:“守护胡杨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没有了林子,我们夏天想找个乘凉的树荫都找不到。”

在艾力·尼亚孜的鼓励和带领下,很多萌生退意的护林员选择了坚守。如今,尉犁县护林员队伍也由年的余人壮大到多人。

“确实很辛苦,但我们守护胡杨,胡杨守护我们的家乡!”艾力·尼亚孜说。

做好老乡的工作

胡杨林是个宝,林区不光生长胡杨、红柳等多种树木,还有甘草、罗布麻等药材。多年来,当地群众有进林砍柴和采药的靠林吃林习惯,但是,这却是艾力·尼亚孜他们的管理职责范围。

艾力·尼亚孜(右)准备和同事骑摩托车出发巡查(6月21日摄)。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儿也不让砍,那儿也不让挖,还骂我们!”为了不让砍柴挖药,护林员们没少挨老乡的骂。

他们把国家严禁非法开荒、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法律法规复印多份,带在身上,巡护中发现违法人员就拿出来。有了这个“红本本”,护林员挨骂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理解的人越来越多了,私自采挖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高兴的事还在后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年,总投资超过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得到国务院批复,在节水、退耕的同时,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实施严格的统一调度。年底,生态输水第一次到达尉犁县。

回忆起当年看着生态水流进胡杨林的情景,艾力·尼亚孜依然十分兴奋:“就像一个快渴死的人遇到了水,太高兴了!”艾力·尼亚孜说。

从年起,塔里木河上游先后19次向下游生态输水,累计下泄生态水77亿立方米。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显示,生态补水使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达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平方公里。

随着下游河道地下水位抬升,越来越多的胡杨从死亡边缘复苏,动植物种类也多起来。一片片湖泽水波荡漾,一岸岸绿树新芽初吐,塔河两岸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胡杨林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塔里木兔等动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看着美景展布在沙漠边缘,艾力·尼亚孜和同事们深感几十年的默默守护是值得的。每年夏季,他们引洪灌林的劲头更足了!

“胡杨守护我们的生命,有了它们,才有我们……”艾力·尼亚孜眼神坚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gz/10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