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传真岑巩县ldquo三巧r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服务能力,近年来,岑巩县创新发展模式,激活运行机制,增强管理体系,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健康发展。

巧做“班子”文章,强化发展带动

一是严把“班子”入口。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选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并按一定名额确定后备村干部,并建立起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库,强化适岗锻炼,提前压担培养;

二是发挥“领头雁”优势。对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对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三是健全“考评”机制。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村级组织“评星定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月督促、季点评、年考核的办法,进行考评。同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以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成绩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

巧织“产业”网格,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和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资源,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新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允许村级组织在符合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下,依法整理开发村集体空闲地和荒山、荒滩、荒地、荒水等资源,增加的水、土地资源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通过开发、发包或租赁等方式获取集体经济收益。对村集体所有的农场、林场、机动地、“四荒地”等实行承包经营的,依法采取“长包短定”的方法签订合同,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等按照保底分红方式参股经营稳定、资产质量较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村级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农户无力经营的承包地、林地等,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以公开发包等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畜牧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将电子商务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搭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畅通村级农副产品购销渠道,通过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是拓宽收入增加渠道。积极创新农村扶贫工作模式,指导各乡镇和村组建工程劳务公司,承接万元以下工程建设。目前,全县组建了50个村级集体公司,辐射带动67个中心村人。推行“四联四强”模式,组建片区联合党委1个、跨村抱团发展联合体14个。43个村实现了首次分红,分红资金共计余万元。同时,积极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组建“十户一体”联产业发展主体余个。

巧下“扶持”功夫,创优发展环境

一是实施“破壳富民工程”。印发《岑巩县“破壳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县级财政每村划拨专项资金5万元,扶贫村级成立一个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合作组织,其中贫困村另行匹配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采取发展产业、经营资产、开发资源、服务创收、异地置业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共组建合作社个。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的有23个。

二是烟税反哺,持续订单功效。印发了《岑巩县烤烟生产工作意见》,落实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制,优化生产方式,稳控生产主体,将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分解到各村。县、乡(镇)、村按照35:50:15的比例,将烤烟税收入的15%直接返还到烤烟种植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全县烤烟产量达8.5万担,总收入超过1亿元,烤烟税2万元,按比例反哺73个烤烟种植村烟叶税,平均每村村级集体经济可增加收入4.5万元。

三是平台带动,实现利益链接。以支部为主体,以企业、合作社等平台为载体,将邻近的几个村扶贫专项资金捆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大有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整合茂隆、凉水井、长溪、木召、汤江溪5个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万元,每村覆盖25户贫困户,以村级合作社的形式入股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每个村占14.28%股份进行分红,列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df/9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