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茶树花就将会密密麻麻地披满在广袤茶园上,成为茶叶生产淡季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树花具有极高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并已于年被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的“新资源食品”,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然而,茶树花作为茶树生长的副产物,大多数茶农和企业都任其自生自灭,有的茶园还通过农艺措施抑制其生长。
茶树花不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而且收获期短、含水率高,这些因素致使茶树花必须在短期内通过干燥的方法脱水保存。目前,茶树花加工方式多样,产品质量不稳定,限制了其进一步地发展应用。为给茶树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屠幼英教授团队系统地研究了茶树花及其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黄酮苷和皂苷在干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在不同干燥温度下变化规律,同时根据不同热风温度制得不同的茶树花样品,并对这些样品的色差、香气进行分析比较,用DPPH法、ABTS法评估这些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旨在获得高品质的茶树花产品,减少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在干燥过程中的损失,从而为茶树花规模化干燥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成果已在SCI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浙江大学茶学系硕士生施林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屠幼英教授和吴媛媛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