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梳理中中药一中药二中药综

1.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A.强心苷元-α-去氧糖B.强心苷元-α-羟基糖C.强心苷元-β-葡萄糖D.α-羟基糖(1→4)-6-去氧糖E.α-羟基糖(1→4)-α-羟基糖2.用3%~5%的HCl加热水解强心苷,产物可有()A.苷元、单糖B.苷元、双糖C.次级苷、单糖D.脱水苷元、单糖E.脱水苷元、双糖3.香加皮毒性成分结构类型属于()A.三萜皂苷B.甾体皂苷C.黄酮D.甲型强心苷E.乙型强心苷4.主要含强心苷的中药是()A.合欢皮B.知母C.罗布麻叶D.肉桂E.前胡5.香加皮用量过大可出现身体哪个部位的毒性反应()A.胃B.肾脏C.脾脏D.心脏E.肝脏

6.牛黄的解痉活性成分为()

A.去氧胆酸B.熊去氧胆酸C.麝香酮D.脂蟾毒配基E.雄甾烷类7.麝香的雄激素样作用的活性成分为()A.麝香酮B.降麝香酮C.雄甾烷类D.胆酸E.胆红素8.《中国药典》中牛黄的质量控制成分是()A.胆酸B.胆酸和胆红素C.石胆酸和胆红素D.去氧胆酸E.去氧胆酸和石胆酸9.蟾酥的强心成分为()A.胆酸和胆红素B.去氧胆酸C.熊去氧胆酸D.雄甾烷类E.蟾蜍甾二烯类和强心甾烯蟾毒类10.斑蝥素的结构类型是()A.黄酮B.单萜C.倍半萜D.二萜E.蒽醌

11.天然麝香中,对冠心病有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疗效,且为其质量控制成分的是()

A.胆甾醇B.麝香吡啶C.脂肪酸D.多肽E.麝香酮12.熊胆的解痉活性成分为()A.麝香酮B.华蟾酥毒基C.去氧胆酸D.熊去氧胆酸E.胆红素13.主要成分具有强心作用的中药是()A.龙胆B.牛黄C.薄荷D.蟾酥E.大黄14.绿原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结构单元是()A.一分子甲酸B.一分子胆酸C.一分子乙酸D.一分子咖啡酸E.一分子阿魏酸15.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白桦酸B.绿原酸C.丹酚酸D.没食子酸E.马兜铃酸

16.细辛的毒性成分是()A.大黄酸B.阿魏酸C.马兜铃酸D.绿原酸E.没食子酸17.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为()A.心脏毒性B.脾毒性C.胃毒性D.肺脏毒性E.肾毒性18.与明胶作用后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是()A.香豆素B.木脂素C.黄酮D.皂苷E.鞣质19.下列不是鞣质性质的是()A.可溶于水B.具还原性C.与硫化氢作用D.与生物碱作用E.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20.去除中药中鞣质的方法是()A.煎煮法B.分流法C.升华法D.明胶法E.水蒸气蒸馏法

21.以下有关中药炮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B.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C.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D.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E.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主要技术22.以下关于炮制对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的药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应严格区分不同用药部位,确保用药安全B.可用醋炮制,提高溶解度C.可用酒炮制,提高溶解度D.利用煮、蒸、炒等炮制方法可达到制毒、增效的目的E.应该反复冲洗23.醋的作用不包括()A.理气、止血B.活血通络C.散瘀止痛D.止血、行水E.引药入肝24.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A.7%~13%B.4%~7%C.1%~3%D.8%~10%E.6%~9%25.荆芥的常用炮制方法是()A.炒焦B.砂炒C.土炒D.米炒E.炒炭

26.大蓟炒炭后的作用是()

A.增强补脾健胃作用B.增强健胃消食作用C.增强收敛止血作用D.增强固肠止泻作用E.增强祛风理血作用27.炒苍耳子应用的火力是()A.小火B.文火C.中火D.武火E.大火28.以下关于芥子炮制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炒后可以杀酶保苷B.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力C.炮制后芥子油含量增多D.炒芥子多用于痰多咳嗽E.生芥子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等29.不采用清炒法炮制的是()A.王不留行B.白术C.蒲黄D.莱菔子E.苍耳子30.麸炒法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投入药物的标准是()A.麦麸微热B.麦麸烫手C.麦麸起烟D.麦麸稍黑E.麦麸炭化

1.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A)A.强心苷元-α-去氧糖B.强心苷元-α-羟基糖C.强心苷元-β-葡萄糖D.α-羟基糖(1→4)-6-去氧糖E.α-羟基糖(1→4)-α-羟基糖温和酸水解即用稀酸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加热回流,可使I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因为苷元和α-去氧糖之间、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极易被酸水解,在此条件下即可断裂。而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α-羟基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在此条件下不易断裂,常常得到二糖或三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2.用3%~5%的HCl加热水解强心苷,产物可有(D)A.苷元、单糖B.苷元、双糖C.次级苷、单糖D.脱水苷元、单糖E.脱水苷元、双糖II型和III型强心苷中苷元直接相连的均为α-羟基糖,由于糖的α-羟基阻碍了苷键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为困难,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的浓度(3%~5%),延长作用时间或同时加压,才能使α-羟基糖定量地水解下来。但常引起苷元结构的改变,失去一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而得不到原生苷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3.香加皮毒性成分结构类型属于(D)A.三萜皂苷B.甾体皂苷C.黄酮D.甲型强心苷E.乙型强心苷香加皮中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为甲型强心苷,其中杠柳毒苷和杠柳次苷为主要成分。杠柳毒苷是香加皮毒性的主要来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4.主要含强心苷的中药是(C)A.合欢皮B.知母C.罗布麻叶D.肉桂E.前胡罗布麻叶中主要含有强心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5.香加皮用量过大可出现身体哪个部位的毒性反应(D)A.胃B.肾脏C.脾脏D.心脏E.肝脏香加皮有一定毒性,杠柳毒苷是香加皮毒性的主要来源。中毒后血压先升而后下降,心收缩力增强,继而减弱,心律不齐,乃至心肌纤颤而死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牛黄的解痉活性成分为(A)

A.去氧胆酸

B.熊去氧胆酸

C.麝香酮

D.脂蟾毒配基

E.雄甾烷类

牛黄具有解痉作用,其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主要由去氧胆酸引起,而SMC作用相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7.麝香的雄激素样作用的活性成分为(C)

A.麝香酮

B.降麝香酮

C.雄甾烷类

D.胆酸

E.胆红素

麝香的雄性激素样作用与其含有的雄甾烷衍生物有密切关系,质量较好的麝香,雄甾烷类衍生物含量在0.5%左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中国药典》中牛黄的质量控制成分是(B)

A.胆酸

B.胆酸和胆红素

C.石胆酸和胆红素

D.去氧胆酸

E.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中国药典》以胆酸和胆红素为牛黄的质量控制成分,要求胆酸含量不少于4.0%,胆红素含量不得少于25.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蟾酥的强心成分为(E)

A.胆酸和胆红素

B.去氧胆酸

C.熊去氧胆酸

D.雄甾烷类

E.蟾蜍甾二烯类和强心甾烯蟾毒类

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以及肾上腺素、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前两类成分具有强心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10.斑蝥素的结构类型是(B)

A.黄酮

B.单萜

C.倍半萜

D.二萜

E.蒽醌

斑蝥中主要含单萜类成分:斑蝥素;还含脂肪、树脂、蚁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1.天然麝香中,对冠心病有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疗效,且为其质量控制成分的是(E)

A.胆甾醇B.麝香吡啶C.脂肪酸D.多肽E.麝香酮麝香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其中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是天然麝香的有效成分之一,使麝香具有特有的香气,对冠心病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中国药典》以麝香酮为麝香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12.熊胆的解痉活性成分为(D)A.麝香酮B.华蟾酥毒基C.去氧胆酸D.熊去氧胆酸E.胆红素熊胆解痉作用主要由熊去氧胆酸引起,其解痉作用原理与罂粟碱相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3.主要成分具有强心作用的中药是(D)A.龙胆B.牛黄C.薄荷D.蟾酥E.大黄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以及肾上腺素、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前两类成分具有强心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4.绿原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结构单元是(D)A.一分子甲酸B.一分子胆酸C.一分子乙酸D.一分子咖啡酸E.一分子阿魏酸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即3-咖啡酰奎宁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5.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A.白桦酸B.绿原酸C.丹酚酸D.没食子酸E.马兜铃酸药理实验表明,金银花的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普遍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6.细辛的毒性成分是(C)

A.大黄酸B.阿魏酸C.马兜铃酸D.绿原酸E.没食子酸马兜铃酸有较强的肾毒性,易导致肾功能衰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17.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为(E)A.心脏毒性B.脾毒性C.胃毒性D.肺脏毒性E.肾毒性马兜铃酸是一种有肾毒性的化学成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18.与明胶作用后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是(E)A.香豆素B.木脂素C.黄酮D.皂苷E.鞣质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实验室一般使用明胶进行鉴别、提取和除去鞣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19.下列不是鞣质性质的是(C)A.可溶于水B.具还原性C.与硫化氢作用D.与生物碱作用E.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鞣质的理化性质有:①性状:鞣质多为无定形粉末,分子量在~之间,呈米黄色、棕色、褐色等,具有吸湿性。②溶解性:鞣质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也可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等亲脂性溶剂。③还原性:鞣质是多元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还原多伦试剂和费林试剂。④与蛋白质作用: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实验室一般使用明胶进行鉴别、提取和除去鞣质。⑤与三氯化铁作用:鞣质的水溶液可与三氯化铁作用呈蓝黑色或绿黑色,通常用以作为鞣质的鉴别反应。蓝黑墨水的制造就是利用鞣质的这一性质。⑥鞣质的水溶液能与乙酸铅、乙酸铜、氯化亚锡等重金属盐产生沉淀。这一性质通常用于鞣质的提取分离或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⑦与生物碱作用:鞣质为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酸性,可与生物碱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常作为生物碱的沉淀反应试剂。⑧与铁氰化钾的氨溶液作用:鞣质的水溶液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呈深红色,并很快变成棕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0.去除中药中鞣质的方法是(D)A.煎煮法B.分流法C.升华法D.明胶法E.水蒸气蒸馏法除去中药提取物中鞣质的方法有:冷热处理法、石灰法、铅盐法、明胶法、聚酰胺吸附法、溶剂法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1.以下有关中药炮制叙述不正确的是(E)

A.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B.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C.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D.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E.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主要技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炮制历史上又称为“炮炙”“修治”“修事”。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保证饮片质量的主要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一门即传统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故选E。22.以下关于炮制对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的药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E)A.应严格区分不同用药部位,确保用药安全B.可用醋炮制,提高溶解度C.可用酒炮制,提高溶解度D.利用煮、蒸、炒等炮制方法可达到制毒、增效的目的E.应该反复冲洗大多数游离生物碱不溶于水,但有些生物碱如亲水性生物碱可溶于水,如小檗碱等季铵型生物碱和麻黄碱、苦参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生物碱,含该类生物碱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用水洗、水浸的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在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故选E。23.醋的作用不包括(B)A.理气、止血B.活血通络C.散瘀止痛D.止血、行水E.引药入肝醋的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故选B。24.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A)A.7%~13%B.4%~7%C.1%~3%D.8%~10%E.6%~9%按炮制方法及各药物的具体性状,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故选A。25.荆芥的常用炮制方法是(E)A.炒焦B.砂炒C.土炒D.米炒E.炒炭荆芥常用的炮制方法有荆芥、炒荆芥和荆芥炭。故选E。

26.大蓟炒炭后的作用是(C)

A.增强补脾健胃作用

B.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C.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D.增强固肠止泻作用

E.增强祛风理血作用

大蓟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剧者。故选C。

27.炒苍耳子应用的火力是(C)

A.小火

B.文火

C.中火

D.武火

E.大火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故选C。

28.以下关于芥子炮制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炒后可以杀酶保苷

B.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力

C.炮制后芥子油含量增多

D.炒芥子多用于痰多咳嗽

E.生芥子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等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类化合物,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29.不采用清炒法炮制的是(B)

A.王不留行

B.白术

C.蒲黄

D.莱菔子

E.苍耳子

根据炒法操作时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白术的炮制方法包括土炒白术和麸炒白术。故选B。

30.麸炒法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投入药物的标准是(C)

A.麦麸微热

B.麦麸烫手

C.麦麸起烟

D.麦麸稍黑

E.麦麸炭化

净麸炒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为至起烟时投入药物。故选C。

1.玉屏风颗粒除了固表、止汗,还具有的功能是()A.化湿B.理气C.益气D.补血E.涩精止遗2.可以治疗五更泄泻的中成药是()A.金锁固精丸B.四神丸C.固本益肠片D.玉屏风胶囊E.缩泉丸3.金锁固精丸方中功能是健脾补虚强体,为臣药的是()A.芡实、沙苑子B.沙苑子、莲子C.莲子、莲须D.莲子、芡实E.龙骨、牡蛎4.可以治疗慢性肠炎的是()A.玉屏风胶囊B.缩泉丸C.金锁固精丸D.四神丸E.固本益肠片5.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宜选用()A.玉屏风胶囊B.缩泉丸C.金锁固精丸D.四神丸E.苏合香丸

6.用于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宜选用()

A.缩泉丸B.固本益肠片C.固肠止泻丸D.四神丸E.金锁固精丸7.六味地黄丸的臣药是()A.山药、泽泻B.山萸肉、丹皮C.山药、山萸肉D.泽泻、丹皮E.丹皮、茯苓8.四物合剂与补中益气丸中共同的药物是()A.熟地B.黄芪C.白术D.当归E.白芍9.青娥丸的主治是()A.阳虚泄泻B.阴虚潮热C.血虚失眠D.肺虚久咳E.肾虚腰痛10.黄芪在补中益气丸中的配伍意义是()A.补气利水B.补气摄血C.补气升阳D.补气行血E.益气生血

11.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常用中成药是()A.补中益气丸B.人参归脾丸C.参苓白术散D.桂附地黄丸E.人参养荣丸12.左归丸的组成不包括()A.熟地黄、龟甲胶B.鹿角胶、枸杞子C.菟丝子、山茱萸D.鳖甲、沙苑子E.山药、牛膝13.四物合剂不包含的药物是()A.熟地黄B.当归C.白术D.白芍E.川芎14.右归丸不可以久用的原因是方中含有()A.川乌B.附子C.朱砂D.雄黄E.马钱子15.右归丸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肉桂B.鹿角胶C.续断D.菟丝子E.熟地黄

16、参苓白术散方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效的药物是()A.黄芪、党参B.茯苓、山药C.人参、白术D.砂仁、桔梗E.白扁豆、薏苡仁17、参苓白术散的组成不包括()A.人参B.白术C.黄芪D.桔梗E.山药18、以下不属于补中益气丸的组成的是()A.黄芪、党参、大枣B.党参、白术、生姜C.陈皮、升麻、甘草D.柴胡、当归、黄芪E.人参、茯苓、山药19、健脾生血颗粒含有硫酸亚铁,对胃有刺激性。所以服用时宜()A.饭前服B.饭后服C.睡前服D.空腹服E.没有特殊要求20、健脾生血颗粒除健脾养血外,还可()A.养心安神B.和胃安神C.补中益气D.温补气血E.活血补血

21.人参归脾丸除益气补血外,还可()A.健脾和胃B.养心安神C.健脾宁心D.凉血止血E.温通经脉22.全方配伍,体现三补三泻,共奏滋阴补肾之功的是()A.四物合剂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杞菊地黄丸E.麦味地黄丸23.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是()A.左归丸B.右归丸C.薯蓣丸D.青娥丸E.玉泉丸24.功能是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的是()A.薯蓣丸B.济生肾气丸C.香砂六君子丸D.桂附地黄丸E.五子衍宗丸25.功能是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是()A.薯蓣丸B.启脾丸C.右归丸D.桂附地黄丸E.四物合剂

26.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的是()

A.香砂六君子丸B.四君子丸C.启脾丸D.补中益气丸E.桂附地黄丸27.四君子丸的佐药是()A.生姜、蜂蜜B.生姜、大枣C.甘草、饴糖D.蜂蜜、饴糖E.饴糖、生姜28.功能是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是()A.四君子丸B.补中益气丸C.参苓白术散D.六君子丸E.香砂六君子丸29.四君子丸的组成不包括()A.党参B.白术C.茯苓D.大枣E.饴糖30.天王补心丸的君药是()A.地黄B.柴胡C.炙黄芪D.朱砂、黄连E.朱砂、当归

1.玉屏风颗粒除了固表、止汗,还具有的功能是(C)A.化湿B.理气C.益气D.补血E.涩精止遗玉屏风颗粒的功能是益气、固表、止汗。故选C。2.可以治疗五更泄泻的中成药是(B)A.金锁固精丸B.四神丸C.固本益肠片D.玉屏风胶囊E.缩泉丸四神丸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故选B。3.金锁固精丸方中功能是健脾补虚强体,为臣药的是(D)A.芡实、沙苑子B.沙苑子、莲子C.莲子、莲须D.莲子、芡实E.龙骨、牡蛎金锁固精丸方中莲子、芡实,均甘补涩敛而平,相须为用,既益肾固精以助君药,又健脾以补虚强体,共为臣药。故选D。4.可以治疗慢性肠炎的是(E)A.玉屏风胶囊B.缩泉丸C.金锁固精丸D.四神丸E.固本益肠片固本益肠片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故选E。5.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宜选用(B)A.玉屏风胶囊B.缩泉丸C.金锁固精丸D.四神丸E.苏合香丸缩泉丸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故选B。

6.用于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宜选用(E)A.缩泉丸B.固本益肠片C.固肠止泻丸D.四神丸E.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丸主治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故选E。7.六味地黄丸的臣药是(C)A.山药、泽泻B.山萸肉、丹皮C.山药、山萸肉D.泽泻、丹皮E.丹皮、茯苓酒萸肉酸甘微温,善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山药甘补涩敛性平,既养阴益气、补脾肺肾,又固精缩尿。二药合用,既助君药滋养肾阴,又能固精止汗,故共为臣药。故选C。8.四物合剂与补中益气丸中共同的药物是(D)A.熟地B.黄芪C.白术D.当归E.白芍补中益气丸的药物组成是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大枣、生姜。四物合剂的药物组成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故选D。9.青娥丸的主治是(E)A.阳虚泄泻B.阴虚潮热C.血虚失眠D.肺虚久咳E.肾虚腰痛青娥丸主治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故选E。10.黄芪在补中益气丸中的配伍意义是(C)A.补气利水B.补气摄血C.补气升阳D.补气行血E.益气生血方中炙黄芪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重用为君药。故选C。

11.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常用中成药是(A)A.补中益气丸B.人参归脾丸C.参苓白术散D.桂附地黄丸E.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的功能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选A。12.左归丸的组成不包括(D)A.熟地黄、龟甲胶B.鹿角胶、枸杞子C.菟丝子、山茱萸D.鳖甲、沙苑子E.山药、牛膝左归丸的药物组成是熟地黄、龟甲胶、鹿角胶、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山药、牛膝。故选D。13.四物合剂不包含的药物是(C)A.熟地黄B.当归C.白术D.白芍E.川芎四物合剂的药物组成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故选C。14.右归丸不可以久用的原因是方中含有(B)A.川乌B.附子C.朱砂D.雄黄E.马钱子右归丸因其含大热有毒的附子,故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久服。故选B。15.右归丸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C)A.肉桂B.鹿角胶C.续断D.菟丝子E.熟地黄右归丸的药物组成是肉桂、炮附片、鹿角胶、盐杜仲、菟丝子、酒萸肉、熟地黄、枸杞子、当归、山药。故选C。

16、参苓白术散方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效的药物是(D)A.黄芪、党参B.茯苓、山药C.人参、白术D.砂仁、桔梗E.白扁豆、薏苡仁参苓白术散方中砂仁辛温芳香,能化湿行气、温中开胃;桔梗辛散苦泄性平,既宣肺化痰止咳,又升提肺气、载药上行。二药合用,既行气开胃,使补而不滞;又载诸药上行,以达培土生金之效,故共为佐药。故选D。17、参苓白术散的组成不包括(C)A.人参B.白术C.黄芪D.桔梗E.山药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是人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故选C。18、以下不属于补中益气丸的组成的是(E)A.黄芪、党参、大枣B.党参、白术、生姜C.陈皮、升麻、甘草D.柴胡、当归、黄芪E.人参、茯苓、山药补中益气丸的药物组成是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大枣、生姜。故选E。19、健脾生血颗粒含有硫酸亚铁,对胃有刺激性。所以服用时宜(B)A.饭前服B.饭后服C.睡前服D.空腹服E.没有特殊要求健脾生血颗粒含有硫酸亚铁,对胃有刺激性,故宜在饭后服用。故选B。20、健脾生血颗粒除健脾养血外,还可(B)A.养心安神B.和胃安神C.补中益气D.温补气血E.活血补血健脾生血颗粒的功能是健脾和胃,养血安神。故选B。

21.人参归脾丸除益气补血外,还可(C)

A.健脾和胃B.养心安神C.健脾宁心D.凉血止血E.温通经脉人参归脾丸的功能是益气补血,健脾宁心。故选C。22.全方配伍,体现三补三泻,共奏滋阴补肾之功的是(B)A.四物合剂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杞菊地黄丸E.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三补三泻,共奏滋阴补肾之功,故善治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故选B。23.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是(E)A.左归丸B.右归丸C.薯蓣丸D.青娥丸E.玉泉丸玉泉丸主治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故选E。24.功能是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的是(B)A.薯蓣丸B.济生肾气丸C.香砂六君子丸D.桂附地黄丸E.五子衍宗丸济生肾气丸的功能是温肾化气,利水消肿。故选B。25.功能是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是(C)A.薯蓣丸B.启脾丸C.右归丸D.桂附地黄丸E.四物合剂右归丸的功能是温补肾阳,填精止遗。故选C。

26.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的是(D)A.香砂六君子丸B.四君子丸C.启脾丸D.补中益气丸E.桂附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的注意事项是阴虚内热者慎用。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故选D。27.四君子丸的佐药是(B)A.生姜、蜂蜜B.生姜、大枣C.甘草、饴糖D.蜂蜜、饴糖E.饴糖、生姜四君子丸方中大枣甘温,善补中益气;生姜辛微温,善温中开胃。二者相合,既助君臣药补气健脾,又能开胃以促进药力,故共为佐药。故选B。28.功能是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是(D)A.四君子丸B.补中益气丸C.参苓白术散D.六君子丸E.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的功能是补脾益气,燥湿化痰。故选D。29.四君子丸的组成不包括(E)A.党参B.白术C.茯苓D.大枣E.饴糖四君子丸的药物组成是党参、炒白术、茯苓、大枣、生姜、炙甘草。故选E。30.天王补心丸的君药是(A)A.地黄B.柴胡C.炙黄芪D.朱砂、黄连E.朱砂、当归天王补心丸方中地黄甘苦寒而滋养清泄,善滋阴养血、凉血生津,以治阴虚内热之本,故重用为君药。故选A。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3.下列属于疾病名称的是()A.湿热B.肝郁C.感冒D.气虚E.瘀血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形体官窍E.经络5.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水痘B.麻疹C.风寒犯肺D.头痛.E.恶寒6.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A.消渴B.恶寒C.肺痈D.水肿E.咳嗽7.“证”是指()A.疾病的体征与症状B.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调查C.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分析D.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对疾病全过程规律的认识8.同病异治的实质是()A.证同治同B.证异治异C.病同治同D.证异治同E.病异治同9.属于“证”的是()A.结石B.津亏C.风疹D.发热E.痹证10.属于“症”的是()A.结石B.津亏C.风疹D.发热E.痹证

11.同种疾病,若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法应采用()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12.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其治法应采用()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13.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14.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5.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A.面色鲜明B.咳声有力C.脉象滑数D.声低气微E.脉象洪大

1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属阳的功能是()A.滋润B.抑制C.凝聚D.收敛E.推动17.《内经》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现出阴阳的()A.相关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转化性E.规定性18.“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种关系的具体应用()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相互交感1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的哪种关系()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交感E.相互转化20.“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体现阴阳在病理方面的哪种关系()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互相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平衡

21.其性属阳性药的是()A.黄芩B.附子C.石斛D.麦冬E.石膏22.“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阴阳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消长23.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A.实则泻之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阴病治阳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B.阴偏盛证C.阴偏衰证D.阳偏衰证E.阴阳俱衰证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补阴扶阳

26.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阳的是()A.声低少言B.呼吸低微C.面色晦暗D.面色鲜明E.脉象沉细27.属于阳的脉象是()A.滑脉B.迟脉C.沉脉D.细脉E.涩脉28.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29.阴中求阳的适应证是()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30.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D)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

E.辨证论治

本题考查对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中指导思想的认识。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2.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E)

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

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

E.辨证论治

本题考查对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中诊治特点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理性认识过程就是“辨证”,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论治”,所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疾病的基本思路。

3.下列属于疾病名称的是(C)

A.湿热B.肝郁

C.感冒D.气虚

E.瘀血

本题考查对“症”“证”“病”含义的理解。湿热、瘀血属于病因范畴;肝郁、气虚为病机或证名;只有感冒属于疾病的病名。

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

A.五脏B.六腑

C.奇恒之腑D.形体官窍

E.经络

考察的是脏象学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5.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C)

A.水痘B.麻疹

C.风寒犯肺D.头痛.

E.恶寒

本题主要考查对“痘”“证”“病”含义的理解。水痘、麻疹属于病名,头痛、恶寒是具体的症状。

6.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B)A.消渴B.恶寒C.肺痈D.水肿E.咳嗽恶寒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属“症”的范畴。消渴、肺痈、水肿、咳嗽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属“病”的范畴,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7.“证”是指(D)A.疾病的体征与症状B.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调查C.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分析D.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对疾病全过程规律的认识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对“证”含义的掌握。中医学认为,证是机体在疾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8.同病异治的实质是(B)A.证同治同B.证异治异C.病同治同D.证异治同E.病异治同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医学病治异同的认识。同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治法不同,称为同病异治。中医对疾的治疗主要着眼于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9.属于“证”的是(B)A.结石B.津亏C.风疹D.发热E.痹证证是机体在疾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10.属于“症”的是(D)A.结石B.津亏C.风疹D.发热E.痹证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11.同种疾病,若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法应采用(D)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同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治法不同,称为同病异治,故答案为D。12.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其治法应采用(C)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治法相同,称为异病同治,故答案为C。13.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A)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异病同治D.同病异治E.辨病论治对疾病进行调查、分析、综合,从而对病理性质进行概括、判断的过程称为辨证,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故答案为A。14.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本题考查对阴阳概念的掌握。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种相互对立的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內部的两个方面。所以阴阳的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义,即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5.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D)A.面色鲜明B.咳声有力C.脉象滑数D.声低气微E.脉象洪大本题考查对阴阳属性的掌握。中医学认为,寒冷的、晦暗的、内守下降的等均属于阴;温热的、明亮的、外向的、上升的等均属于阳。面色鲜明、咳声有力、脉象滑数、脉象洪大具有阳的属性;声低气微具有阴的属性,故本题答案为D。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

1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属阳的功能是(E)A.滋润B.抑制C.凝聚D.收敛E.推动本题考查对阴阳属性的掌握。中医学认为,寒冷的、晦暗的、内守下降的等均属于阴;温热的、明亮的、外向的、上升、推动的等均属于阳。17.《内经》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现出阴阳的(C)A.相关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转化性E.规定性本题考查对阴阳可分性的理解。阴阳的可分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再分阴阳,而“阴中是有阳,阳中有阴”正体现了阴阳是可分的这一特性。18.“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种关系的具体应用(A)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相互交感考察的是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解。“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以热治制寒,以寒治热,体现的是阴阳相互制约。1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的哪种关系(B)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交感E.相互转化本题考查对阴阳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阳的互根互用关系。20.“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体现阴阳在病理方面的哪种关系(B)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互相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平衡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故阳损会及阴,阴损会及阳。

21.其性属阳性药的是(B)A.黄芩B.附子C.石斛D.麦冬E.石膏附子,大热,阳性。22.“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D)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阴阳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消长体现阴阳相互转化的关系。23.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C)A.实则泻之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阴病治阳阴邪盛致实寒,治疗应用温热药祛寒。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C)A.阳偏盛证B.阴偏盛证C.阴偏衰证D.阳偏衰证E.阴阳俱衰证本题考查阴阳的关系在病理认识上的应用。据“阴虚则热”的病机原理,阴虚致的证候属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的滋阴降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阴偏衰证”。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A)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补阴扶阳阳虚是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的偏亢而出现寒象,治疗时不宜用辛温散寒之法,而须用温阳益火治疗,即所谓阴病治阳。

26.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阳的是(D)A.声低少言B.呼吸低微C.面色晦暗D.面色鲜明E.脉象沉细本题主要测试对阳的属性的掌握。中医学认为,温热的、明亮的、外向的、上升的等均属于阳;寒冷的、晦暗的、内守的、下降的等均属于阴。声低少言、呼吸低微、面色晦暗、脉象沉细具有阴的属性;面色鲜明具有阳的属性,故本题答案为D。27.属于阳的脉象是(A)A.滑脉B.迟脉C.沉脉D.细脉E.涩脉本题在测试对阴阳属性运用的掌握。根据脉象的形态,以阴阳归类为: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28.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B)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本题主要测试对阴阳基本内容的掌握。阳虚是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的偏亢而出现寒象,治疗时不宜用辛温散寒之法,而须用温阳益火治疗,即所谓阴病治阳。29.阴中求阳的适应证是(B)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阴中求阳的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原理而订立的治疗方法,即针对阳虚的病证,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以此来促进阳气的化生。30.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E)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本组题考查对阴阳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阴和阳互为其根,在病理情况下,阳损可以及阴而致阴虚,阴损可以及阳而致阳虚。所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以用阴阳互根理论加以解释。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热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反之亦然。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可以用阴阳转化理论解释。

润德终极大爆料

份密押考题免费送

联系润德老师立即领取

润德教育

赞赏

长按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bf/2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