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401/4601398.html《人类的思想》第期目录一、乔庄河: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八首)二、烟雨凡尘:盲盒三、桃花烙:枯字三写四、花祥晨:春雨五、盛志军:那只小麻雀六、沈小玲:一生一事一叶茶
一、乔庄河: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八首)
1、谷雨在故乡,季节到了此时给予它种子,五谷就能生根发芽绵绵不绝的雨声,期盼风雨顺畅那个用响鞭追赶春天的人在田间,顶着蒙蒙细雨耕耘着期望,播下绿色的诗行土地的秘密,在时雨中生长布谷的鸟鸣声在林间回响把瓜豆种进温润的土壤站在田坎上,享受无声的雨丝我想,如果我是一粒种子明天一定会遇水而立,不负春光.04.、把春天写进诗行我想写一首诗,赞美家乡的春天山道弯弯青山秀,溪水潺潺白云悠我在你风景的画里在解封的清江河中搜寻春的诗语诗的节奏,比流水快了许多像游子匆匆归来的脚步深深地踏着故乡的残雪咯吱咯吱的声音在内心激荡贴一组窗花,有年意象喜鹊、报春鸟都伸展着双翅却飞不出白云的视线叽叽喳喳的声音唤醒沉睡的土壤写下一行诗的对仗像门楣上的一幅楹联脱贫人家张灯结彩庆新春小院笑语深情感激诵党恩柳条疏理雨后清晨的诗行写下满枝的芽头,春在路上我多想与你共同走进新村的院落与我一起举杯畅饮,聊聊家常.02.11除夕3、腊八粥腊八粥是新年的一份贺礼红豆,绿豆,青色的豆大枣,核桃,五香的米犹如七彩的珍珠也像庄稼人汗水的结集把一年的收获装进碗里唤醒了年的记忆年年腊八一碗粥那是舌尖上的美味率先品尝春的序曲奇妙而古老的组合诞生于五谷的磨擦与碰撞交响于旷野中放牧的雪花只有四季勤劳的人才能品尝出它的甜蜜在更远的地方返乡人吹着春天的口哨怀揣一张农信卡的行囊时光的粥温暖心底故乡的腊梅绽放春的气息.01.21腊月初九补记4、甜城之夜月光,点燃甜城的夜大洲广场的音乐踏着沱江水哼唱着美丽的那拉提迎接新年的夜晚,以深情穿梭的车辆,汇入一片灯海霓虹闪烁的灯海,撩人心魄如数万只荧火虫,萦绕着大千故里西林桥上的明月,已嵌入历史的画卷被智慧与岁月打磨的夜晚辉映着甜城勤劳人民的身影入夜,一个城市的浪漫已融入江风渔火的月色之中.01.05(内江行收官)5、三星堆时光(1)三星堆的时光隔着三千年的风雨古老的土地,被一阵阵清凉的风吹走了疲惫和汗滴金光闪闪,目光被青铜神树吸引春风里,历史与地缘的融合就像此刻,我与纵目人交谈眺望他乡的山水和苍芒的星空天、地、神,三个不同的切面道出了一个共同的乡音一脚踏千年,踏的不仅仅是泥土是世纪之光,信仰散发出来的光芒从外域而来,带来神鸟、贝壳在烟波里沉睡,仿佛空虚这才是神明的居所,不言而喻对于存在,这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一些鸟语样的音乐和未见过的物件怎样的蜀国,能承载如此的厚礼三星堆盛大的孤独让我的内心变得庄重无比.04.03(2)春日暖阳,让遗址有了温度真相出土前的样子掩盖了鲜为人知的过往广汉与三星堆的血脉沟通了鸭子河与古国度的联系岸边的水草可以自由呼吸江湖已远,在河的这边我去拜访一个更深的年代陶片、象牙,用青铜神树点亮好的金匠,把自己塑造成天星下凡光芒普照巴蜀的先民三星伴月,还是那个原生态的月亮堆里发生过的一切看来都是真的遗址留下的指认,给世界一个惊喜辉煌的巅峰,是一部动人的历史几千年后的土地依然生长着粮食,新鲜的花朵开出生命久远的记忆.04.06(3)有时,我读三星堆,继而观天象一杯缓慢的清茶之后,我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用通天神树,连接起天与地灿烂星河,照耀古蜀文明外星人,比玉皇大帝更远的客仿佛来自宇宙的神灵派兵地球,奔向金黄的田野月亮在枝头舞蹈,月下何人戴着金的面具,适合强大的蜀地那些好奇的金器、陶器和青铜器它的重量包含太阳的体积马蹄声脆,踏遍江山四万八千里蚕丛与鱼凫,书写神奇的史记语言新路,化为可以触摸的母语.04.11(4)蜀都广汉,能摸到星星的地方在历史深处,摘云,摘星还能摘一枚金币一样的月亮我的思念已停泊在月亮的港湾三星伴月,叙旧事,一颗颗闪亮星星在手心孵化,长出眼睛每只眼都有个世界,陌生而新鲜在堆里发现一双眼神,执着而坚定手握金手杖,从星光中提取晨曦照耀陶罐里盛开的花朵这是蚕丛的领地,蜀人的故乡让一杯酒对着月亮打座,成三人想象中的星空不再是远方我在这里,正合了诗仙的意象来,干了这杯,趁着大好月光.04.13乔庄河:本名林立,四川青川人。广元市作协会员。崇尚自然,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等。(来源:旗飘芸窗文学等)
二、烟雨凡尘:盲盒
并非所有的命题都有意义比如你只身一片沼泽地盲动,疯狂生动的情感也能在瞬间湮没河流有时热衷于编导悲剧撕裂的岸见证一些疮痍高山时常潜心修炼庙宇穿越的鸟音见证一些空灵幸运亦或茫然其实,门框上早已安放了锁钥匙就在佛化的意识里烟雨凡尘,原名陈仁坤,湖北安陆人。作品散见纸刊、网络平台。当代先锋文学、作家新视野等特约诗人。
三、桃花烙:枯字三写
1、枯水期水落石出。真相是:蝴蝶属于梁祝,蜻蜓属于小荷,桃花属于春汛河床多像戏台,道具堆满了。它们是官阶,兰舟,马车,剑匣宴会已经散场。走远的人可能不再回来。可能要等几千年望江亭上那个喊你回家的人才是欢喜佛:她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2、枯只有智者才能做到孤身前往初春去荒原,残冬去墙角暗隐的嫩绿恰似轮回的节点一一因明了而孤独,大风吹人间唯有三个人一直走在路上袖藏富贵者,头顶功名者,欠情还债者有时在长亭里长吁,有时在短亭中短叹3、枯山水春草和夏花去了哪儿不可知你踮起脚尖也看不见远去的身影鸟寄高枝,藤悬尘世我放下外交辞令正逢你卸去晚会盛妆那泊在秋天的小舟尚在等人一切都已水落石出那横山斜水的月亮,多像年少的内心刘东宏,笔名桃花烙。时有作品刊出。
四、花祥晨:春雨
沙沙的细雨似絮絮叨叨的故事或许我们都是被倾诉的角色如嫩草的柔软首次触碰冰冷的雨滴弱风的现实总需要绕过房屋的脊梁我觉得此时,我们都应该继续成为一个聆听者想冬麦返青,愿世界祥和花瑞斌,网名花祥晨,河北邢台人;喜欢用简单文字,抒写人生。
五、盛志军:那只小麻雀
不像被庄子点名批评过的只在林间跳上跳下的祖先蹲在对面八层楼高的电线上如晾衣绳上打个小结若有若无,久久地望着西边变幻的火烧云沉思。偶尔叫两声,特别清响,仿佛为老虎、狮子、豹子、大象在天空的表演叫好站在窗前,听其叫声我为我所有的诗歌汗颜视其身影,即使搬来云梯它的高度难以企及盛志军,湖北洪湖人。中学高级教师。省中语会会员,省优秀教师,省作协会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小说、散文、诗歌见诸《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芙蓉》《散文》《美文》《诗刋》《星星》《名家名人典藏》《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大东北诗刋》《锦绣昆仑》《湖北诗歌》《安徽诗歌》等。入选《中国当代百科人物传集》及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来源:荆州文学网络版)
六、沈小玲:一生一事一叶茶
徐月琴看邵彩玲烫杯,倒水,泡茶,温水渗入茶叶的每一个细胞中,叶子又恢复了在茶树上刚冒出来的模样。 徐月琴端起茶杯,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抿了一口茶。瞬间,清香和甘甜都入口了。 这茶,是邵彩玲刚刚炒出来的。 1 邵彩玲是土生土长的龙坞茶镇里桐坞村人,共产党员,今年61岁。 龙坞茶镇本名叫龙坞镇,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角,离市中心大约15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连绵不绝的茶山茶园四季郁郁葱葱,温柔地环抱着每一个村庄。这里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产区,有“万担茶乡”之美名。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习惯不叫行政地名龙坞镇,而是叫龙坞茶镇。 里桐坞村在西湖龙井茶还没出名前就开始种茶树了,家家户户都有茶园。种茶,采茶,炒茶,卖茶,修茶枝,捉茶虫是茶农们一年的工作。 邵彩玲的祖辈都是茶农。“女人采茶,男人炒茶”是茶农家庭的基本分工。年轻时,邵彩玲常常参加采茶比赛,如果没得第一,绝对会是第二名。问起邵彩玲采茶的水平,她会很自然地说:“跟姆妈学的,我出生没几个月,姆妈就背着我去采茶了,采茶就像说话、吃饭一样习惯。” 邵彩玲做事麻利。她采茶是两只手同时采的,她的双手在茶树的枝顶上像织布的梭子一样飞快移动着,来回不停地把茶叶往竹篮里放,没多少工夫,篮子里的茶叶就明显地升高了。 2 30年前,邵彩玲从青岛卖茶回来,发了高烧。病好后,走路却不方便了。她没有办法再去采茶和卖茶。于是,就学炒茶。 邵彩玲永远记得最初炒茶时,右手烫出了27个水泡。 “那真是泡裹泡啊。”她伸出右手,左右翻转了一下,好像还可以看到27个水泡的印记似的,随即爽朗地笑了。 炒了一年又一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她边干边摸索边比较,最后还学会看茶了。只要看一眼茶,她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炒茶人的火工怎么样,知道炒茶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西湖龙井茶的十大技艺在邵彩玲的手掌心运转自如,她成了西湖龙井茶高级炒茶技师、杭州市能工巧匠。 “炒茶时,尽量不要说话,说话和不说话,炒出来的茶是不同的。” “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 这些都是她的炒茶心得。 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绍兴、丽水、温州,甚至是云南、贵州等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 常有人问邵彩玲:现在,你女儿长大了,你的炒茶技艺后继有人了。 每每听到如此发问,邵彩玲会笑着说:“手艺不一定只传给自己人,还得传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也要传给那些真心学习的人。” 对于妈妈把炒茶技艺传给谁,邵彩玲的女儿一点都不计较。她也跟妈妈学炒茶,还经常把自己炒的茶和妈妈炒的茶混着摆放,让客人挑选品尝。当客人喝完茶,说“不错,有邵老师的水平”时,她就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连声说:“还没到火候,还没到火候呢。” 3 年,响应国家“农业开发,荒山变茶园”的号召,邵彩玲和丈夫商兴农在龙坞镇的长埭村拓荒,开辟茶园,种植茶树。 夫妻俩承包了亩荒山。整整5年,他们吃住全在山上。 理灌木、斩荆棘、拔杂草、清乱石、修梯田、筑水沟,在一垄垄标准的茶田上扦插茶苗,深耕,肥田,改良土壤等等,茶园开垦的工作一项不落。 每每到旱季,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到山脚挑水,上山浇水。傍晚,趁地面不太热了,再去挑水、浇水。新茶园最怕下大雨,茶树未站稳,雨水一冲,泥土就会少一大片。有一次下大暴雨,茶园的泥土裹着茶树像泥石流一样灌下来,还把山脚人家的菜地淹了。 第二天,他们向人家赔礼道歉,再一筐一筐地把冲下来的泥土从菜地里挑回茶园里,等气候合适了,继续种上茶树。 培土,施肥,剪枝。剪枝,施肥,培土。周而复始,茶园一年一个模样。 3年后,茶园渐渐葱茏。茶山的水土总算固定住了,再也看不到裸露的石块。 第四年起,陆陆续续开始采摘茶叶。 第五年,茶园里的每一株茶树都精神抖擞,笔挺地深扎在逐渐肥沃的泥土里。 邵彩玲夫妇每天像蜜蜂采蜜一样在茶园里忙碌着,看着茶园一天天绿意盎然,他们像是吃了蜂蜜一样,有说不完的甜蜜和喜悦。 常年体力透支,邵彩玲病倒了,在开辟茶园后第六年,她被查出得了全球仅百例的罕见癌症。但哪怕是在病中,邵彩玲依然舍不得离开茶叶,时常要把心爱的茶叶摸一摸,看一看,才觉得心安。 “茶叶是有灵性的。”邵彩玲深信,她能战胜病魔就是源于骨子里头对茶的痴迷、对茶与生俱来的热爱。 病愈后的邵彩玲对茶园做了新的十年愿景。她说:“做茶,不是把赚钱作为奋斗目标,而是因为我对茶有一种真实的感情、一种回馈的愿望、一种美好的向往。” 4 春天的太阳暖烘烘的,茶园里的茶树长势特别好,茶枝顶上冒出一两片、两三片芽,芽尖儿嫩得好像会滴出水来。 商兴农站在茶园旁,一垄一垄茶田仔细查看着。 “这垄明天还要再采,那垄可能要后天来采。明天大概要安排多少工人在这块茶园采茶,那块茶地明天就先歇歇吧。”走一圈,商兴农把这两天的活都安排稳妥了。 邵彩玲相信科学,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级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 科学种茶,让茶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茶叶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商兴农走在通往山顶的桂花小道上,高大的桂树把两边茶园分开了。 当年开荒时,商兴农、邵彩玲夫妇在茶园的大道小路和边边角角种了几百株桂花树。 研究茶园生态的专家对茶园间种桂花树大加赞赏。 如果只种茶,短期经济效益明显,但茶园植物单一化,生态小环境并不友好。桂花树给茶园虫害的天敌提供了栖息场所,“以虫克虫”,降低了虫害发生率。 原来,在茶园里种桂花树有这样的好处。 原来,在开荒时他们就想到了生态种茶。 茶园的山不高,茶园被桂花树包围着,这茶,浸润了山谷的气候,平和,温润。 一杯好茶,从科学培育一片叶子开始。 5 徐月琴端起邵彩玲给她泡的第三杯茶,茶水清澈,幽香徐徐。 徐月琴也是龙坞人,祖辈也种茶,她是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30年来,徐老师教过我们茶农的多少小伢儿啊?”邵彩玲问。 这个,徐老师一愣,可记不清了。 但茶农家的孩子都记得徐老师。徐老师带他们去探究西湖龙井茶的起源,给他们讲茶叶制作的匠心。“做人像茶有九德”,就是徐老师告诉他们的,这是世代茶农的精神传承。 徐月琴和邵彩玲,用不同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来源:人民日报
《人类的思想》
编辑野草8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