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真春天,闲说香事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风动,香动,心动。

植物学家说,人在微醺时(比如杯酒下肚),对时间的感受会改变。日常独自居家时,把家务杂事整理好之后,泡一壶茶,点一枝香,确可暂且疏离出一点慢的时间,做点安静的事。然后,发现喝茶焚香会上瘾。想起张岱说的“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又有一天,我凝视了一枝香焚燃的全过程,直到它化为时间的灰烬。这一枝香自我燃烧的极轻极美的缱绻幻舞,让我恍惚了半晌。

那枝香叫“踏雪寻梅”。想必是采撷了朵朵梅花,积香炮制而成。起始,缕缕幽香并不易察觉;却在人离开如厕、片刻之后回屋时,蓦然被那种幽净的香气裹了一身。不禁心为所动,坐下来,开始凝视起它,好比凝视一朵梅花深藏的前生今世。

幽微的一点星火,用以释放它幽闭已久的香魂。

吐出的烟,打了个圈,如轻舞者甩出她的水袖,圈甩出一个,两个,三个……轻曼纡回,柔肠百转。待烟变长,袅袅升腾,随风而逝。

每燃出半寸灰时,那半寸灰一颤,一个闪耀,如同鲛人的一滴泪,抖落在香插上,成为一颗“过去时间”的灰烬。李商隐的“一寸相思一寸灰”,在观香时,倏然明白过来。

每抖落寸灰,余下的香仿佛如释重负,又仿佛知晓一生又少了一个刹那,舒一口长气,愈发的长烟怒舞。如青丝,一缕……两缕……百缕;如闲云,一朵……两朵……百朵;如雾峦,一叠……两叠……千叠;如春蚕吐丝,一丝……两丝……千丝;如绕指柔;如冰上舞者缱绻的飞……

沈三白写长年羁旅归来,与芸执手相看泪眼,说不出一言,只觉灵魂如烟似雾。这“灵魂如烟似雾”,在观香时,也仿佛化作具象可感了。

燃到尽头,万象缤纷戛然而止,惟有香插上余烬横斜。烬灰略有温热,须臾已成死灰。好似李白写梦:“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余香满室,风动不止,再燃一枝。一则禅曰:一禅师看多了花,大悔,大哭;哭了,又看、又悔、又哭。

深嗅一朵花时,时间会化为乌有。静观一枝香时,或许,时间可以回到宋朝。

“大宋王朝由一批哲学家统治,这几乎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人间的唯一一次实现……那是中国文明的正午,文明的花正放,富丽端庄。”李敬泽爱说董桥式漂亮话,这话隐藏起了一个王朝“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苟且与偷安。然而在艺术家皇帝佬儿的带队下,宋人确是把生活与艺术的边边角角都做到了“雅”的极致。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皆为宋士人生活里不可戒的日课。所谓“风雅处处是寻常”。洪刍《香谱》有“香篆”一条,是说把各种香粉用模子压印成篆字,每一格花纹计一个时辰,十二辰,燃一昼夜。因此,“香篆”又名“香钟”、“无声漏”——古代的时间是香的,静的。宋词里那些写永夜难眠的香闺词,总提及“沉香”、“瑞脑”,便也不奇怪了。

西园雅集图卷

李后主有“帐中梅花香”,宋徽宗是制香高手,苏轼也曾学到一种梅花制香法。据说只需往香炉里投一颗梅花香丸,顷刻间,便可闻到淡淡的梅花清香,助案头清思,绕梁三日,余香不绝。人争相向苏轼求取制香秘方,但苏轼视为珍宝,秘而不宣。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卷》,绘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名士聚会,画中案上,放置一只白瓷香炉,香烟袅袅,可见文士对卷、雅集皆不离香。

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天涯海角羁旅落魄,却仍不忘喜爱沉香,焚膏继晷,歌以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海南本土产“海南沉”,苏轼曾用“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来形容沉香。

沉香树,沉香木

一块沉香,来自热带雨林的迦南树。一棵高大的迦南树被砍断,倒地,经过多年后,树干朽烂,剥出暗色的树心,炙焦,芳香浓烈,可沉于水,故名沉香。

文震亨《长物志》写沉香:“以火炙过,取焦者别置一器,焚以熏衣被。”在宋代,焚香熏衣为朝野上下有闲者的一时风尚。比方说,浪子燕青倜傥之流,自然是簪了花、熏了衣,夜访李师师;连那铁汉黑脸包青天,必也是先置官服于府上的沉香炉上熏得喷香,然后更衣正冠,香喷喷地去衙门上班。当惊堂木一拍,那满袖的香气一荡,伴着一声肃杀的“威武”,香气杀气齐飞于“明镜高悬”的衙门之上……

当馥郁的沉香爬上恋人的衣袖,或竟成了爱欲的助燃剂。毛滂有《菩萨蛮》: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沉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

“君心蝴蝶飞”,这句有趣。当爱情发生时,“君心”似蝴蝶,轻盈地飞了起来;当爱情熄灭后,“君心”也是蝴蝶,扇扇翅膀,飞走了。香是刹那之物,如露珠,如泡影。爱何尝不是。因之有巫山云雨行香气之说。

张爱玲有《沉香屑》小说,其实是有隐喻的。芳华美貌的葛薇龙去香港求学,却被色将衰的姑姑带荒糜了,沉于肉体交换物质的男女欢爱。张爱玲便是借义于沉香的“朽烂”与“沉水堕落”。

古香炉雕花细节

龙涎香的故事也有趣。

《长物志》记:“苏门答腊国有龙涎屿,群龙交卧其上,遗沫入水,取以为香。”

这个“龙”,是指印度洋上的“抹香鲸”。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肠内积食病变的分泌物,或曰粪便,排于海水中,散发奇香,收集为香料。龙涎香为高级香料,价格贵如黄金。

想想那些簪花闻香的清贵之人,红帐一夜听春雨,醉倒于龙涎香弥漫的温柔之香中;殊不知,却是醉倒于一坨动物粪便的燃气之中——人生处处充满了讽刺的陷阱啊,让人想起王小波小说里那满墙涂粪的黑色荒诞。

龙涎香堪称香料中的原子弹。各类志书中,多记载龙涎香“如豆大”,“每以一豆大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张华在《博物志》载:

西域使献香。汉制:献香不满斤,不得受。西使临去,又发香器如大豆者,试着宫门,香气闻长安四面数十里中,经日乃歇。

李敬泽在《青鸟集》则用文人的香艳笔调,把这场长安香事,写成魔幻世界里的奇谭秘史。或许,唐朝配得上魔幻:

清晨,长安的市民们起了床,喂了他们的狗,猪和鸡,开始吃饭……忽然,所有的人都停止了咀嚼,他们呆呆地注视着前方,鼻翼急剧翕动……香气如浪涌来,推窗看去,阳光猛烈,长安的狗叫成一片。……当夜幕降临,长安几乎每一张席子上都翻滚着亢奋情欲中相互缠绕的躯体……

这……。未免让人想起武侠里的桥段:黑衣蒙面人,黑色幽灵般在黑夜降临,从门缝里幽幽吹进几缕迷魂香,满室香气袅袅或曰乌烟瘴气了一番,被放蛊的人,便欲死欲仙晕厥了过去……。

“迷香”的配方:草乌2克,川乌2克,醉仙桃花2克,闹羊花2克。制法:取中药分别在阳光下晒干或低温烘干,研成粉,置于香烟中,闻香即睡。“蒙汗药”则含曼陀罗花、麝香(赵飞燕们好用的麝香)。老祖宗的草药文化,相当于放蛊文化,有趣得紧,阴毒得紧。恨中医的鲁迅到底是带劲的:美人赠我蒙汗药,还她一条赤练蛇!以毒攻毒。

瑞脑常在李清照的闺愁词里出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瑞脑,熏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不细述。

没药则被称之为《圣经》里的香。唱诵生命与爱的清新的《圣经雅歌》,有歌:“爱人来到我怀中,像胸膛间的一袋没药。爱人来到我怀中,像恩盖迪葡萄园里的一簇凤仙花。”没药是橄榄科植物渗出的油脂,其香如同女子秀发散发出的清香。唐宋以降,波斯人带来舶来的没药香料,来到中国贩卖,又在香料集散地广东买走东方的沉香。

年,一条名为“南太平洋和平机器人”的船,从法国开往印度,把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波德莱尔,送到了东方香雾濛濛的熏炉旁。惯于在吞烟吐雾中寻求创作幻乐的波德莱尔,对东方浓烈的色彩、香味等感官刺激十分着迷。“香”及“香炉”在他诗中屡被提及。比如他写给萨巴蒂埃夫人的《黄昏的和歌》。在多个翻译版本中,戴望舒的翻译讲究雅致:

现在时候到了,在茎上震颤颤,

每朵花氤氲浮动,像一炉香篆,

音和香味在黄昏的空中回转,

忧郁的圆舞曲和懒散的昏眩。

每朵花氤氲浮动,像一炉香篆,

提琴颤动,恰似心儿受了伤残,

忧郁的圆舞曲和懒散的昏眩!

天悲哀而美丽,像一个大祭坛。

古琉璃瓶1

蔷薇

四月,蔷薇科的花季。不能不说说迷倒众生的“琉璃瓶与蔷薇水”。

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占城(越南)国王遣使朝贡,进贡十五瓶香水。当朝史官记录:

蔷薇水十五琉璃。

蔡京四子蔡绦流放到广西铁城后,写了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谈》,广记宋时风俗逸事,为后世重视并经常援引:

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蒸气成水,则屡采缕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

蔷薇水之香,是何等销魂的香,《铁围山丛谈》卷五说:

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

凡此种种,看得人心馋不已,几乎要采几朵自家蔷薇来蒸馏制香DIY。但蔷薇水,更精确地说,应该是“玫瑰水”,是玫瑰花蒸馏而成的玫瑰精油。

中国古诗人常常蔷薇、玫瑰不分。据我种花的直接经验,蔷薇花香,酸酸甜甜,带着朝露的气息。玫瑰花香,馥郁酣甜,散发着犹如爱情的热烈的喘息。也许,唯有那美得令人发昏的玫瑰,才会制出风华绝代的“露华浓”。或者说,蔷薇,月季,玫瑰,属蔷薇科,“蔷薇水”云云,当以科名来呼之。

伟大的莎士比亚曾说:那被唤作玫瑰的,即使改其名,依然不改其香。而刘克庄在《宫词四首》有:“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在罗衣到死香。”浓浓的春梦了无痕的伤逝气息。

听苦雨、吃苦茶的周作人写《喝茶》: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可不是,在春天的碧穹之下,听鸟以鸣春,绿树浮白云,时而微雨窸窣,一杯茶一缕香,并不求庄严仪式,也不懂那些个品味,唯在独坐之际,求一晌清梦。——之后起身,回到厨房与爱之杂务中去也。

夏真

如琢如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bumayea.com/lydf/7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